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

文山聊武器 2025-05-18 00:21:45

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拉进一个房间,指着一个放满钱的立柜:看到了吗,这里全是钱,你随便拿!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生在湖南湘潭一户穷苦人家,小时候病弱得不行,只读了不到一年书,却愣是对画画上了瘾,靠着《芥子园画传》自学成才。14岁开始干木匠活儿,硬是没放下画笔,后来还练就了一手书法和篆刻。40岁以后,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吸取各地艺术精华,1917年定居北京,画风才算彻底成熟。花鸟虫鱼、虾蟹草木,他画啥像啥,尤其是那虾,活灵活现,成了他招牌。1953年当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7年9月16日去世,93岁,留下一堆艺术宝贝。 新凤霞呢?1927年出生在江苏苏州,原名杨淑敏,小时候命苦,被人贩子卖到天津,学了评剧才算找到出路。20世纪40年代,她凭着嗓子清亮、演技扎实崭露头角,后来成了“评剧皇后”。1951年跟剧作家吴祖光结婚,俩人一块儿把戏曲和电影推向新高度。她主演的《刘巧儿》《花为媒》火遍大江南北,还搞了个“新”派评剧,对戏曲现代化影响不小。晚年身体不行,退了舞台,转行写书画画,1998年4月12日在江苏常州去世,71岁。她跟齐白石的缘分,成了文化史上抹不去的一笔。 那1952年春天的事儿,到底咋回事儿?齐白石那时候快90岁了,按理说腿脚都不利索,可那天他精神头儿足得很。新凤霞去看他,俩人聊画画,齐白石教她画虾,教着教着突然站起身,拉着她就往侧屋走。那屋里有个红木柜,打开一看,里头塞满了银元、钞票,还有小木盒。齐白石指着柜子,豪气地说:“全是钱,你随便拿!”新凤霞当时估计懵了,但她脑子转得快,笑着婉拒,说自己和吴祖光有工作,不缺钱,还反过来调侃说该她孝敬齐白石。这事儿没拿钱告终,却把俩人的情谊衬得更深。 齐白石为啥这么干?有人说他老了,怕钱没处花,想给疼爱的义女留点啥;也有人说他是试探新凤霞,看她会不会贪财。可不管咋猜,这举动都透着股真性情。他一辈子苦过来的,钱对他来说重要,但艺术和人情更重。新凤霞呢,也不是省油的灯,她没拿钱,不是嫌少,而是知道这钱背后是齐白石的心意,拿了反而俗了。她用聪明和尊重,把这事儿圆得漂亮。 后来几年,新凤霞和吴祖光常陪齐白石逛北京,北海公园、颐和园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齐白石有时候还带画具,现场画几笔,留下不少好作品。新凤霞跟着学画,进步不小,还帮他抄诗稿,俩人处得跟亲爷俩似的。1953年,齐白石当上美术家协会主席,1956年拿了世界和平奖,1957年6月画完最后一张《牡丹》,9月16日就走了。新凤霞和吴祖光去送葬,估计心里不是滋味。 齐白石走后,新凤霞继续忙评剧和电影,《刘巧儿》《花为媒》让她名气更大,她搞的“新”派评剧也成了戏曲圈一股新风。晚年身体差了,她就写书、画画,把跟齐白石的回忆都记下来,还办了画展。1998年去世前,她留下不少作品,也留下了这段佳话。 这故事搁现在看,还是挺接地气的。齐白石那句“随便拿”,听着豪横,其实是真心实意想对新凤霞好。新凤霞没拿,说明她不光聪明,还懂事儿,知道啥能要啥不能要。俩人一个老艺术家,一个年轻演员,身份差着十万八千里,可感情却真挚得让人感动。艺术和财富,到底哪个更值钱?齐白石拿钱不当回事儿,新凤霞拿情谊当宝贝,这不就是答案吗? 再说深点,这事儿还挺有嚼头。1952年那会儿,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社会风气跟现在差远了。齐白石一辈子苦出身,攒下这些钱不容易,可他舍得给新凤霞,说明他看人看得透,把她当自己人。新凤霞呢,刚二十出头,已经是个有主见有担当的女人了。她没仗着齐白石疼她乱伸手,反而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品格。这不光是师徒情,更是人性里那种互相成就的温暖。 齐白石的画现在值老鼻子钱了,他要是知道自己当年的虾画能拍出天价,估计得乐开花。新凤霞的戏曲遗产也不赖,她的“新”派评剧到现在还有人学。俩人用艺术和真情,搭了一座桥,跨越了年龄、身份,连时间都没能拆散。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