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5月,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飚竟然发现中国援阿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雨淋失效;阿方无棉花资源却要求中国援建纺织厂,从中国进口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中国牟利;军事上,阿方提出的项目数量远超其国防需求,甚至要求援助中华牌香烟等非必需品。 1969年5月16日,耿飚作为新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踏上了地拉那的土地。那天,阿尔巴尼亚外交部副部长马利列亲自到机场迎接,场面还挺隆重。毕竟,耿飚是中共“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位大使,阿方对他的到来相当重视,甚至破格接待。这位“将军大使”可不是普通人物,他是新中国第一批驻外大使,带着革命年代的硬气和务实作风来的。 说起中阿关系,那时候还真有点“特殊”。新中国成立后,阿尔巴尼亚这个东欧小国跟咱们走得挺近,号称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兄弟”。毛主席还说过,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得好好发展友好关系。可这关系背后,有个大问题藏着——援助。咱们对阿国的援助,从1954年开始算起,经济、军事加起来差不多有90亿人民币。要知道,那时候阿尔巴尼亚才200万人口,平均下来每人4000多块,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更别提咱们自己还被封锁,经济压力山大,能拿出这么多支援,真的是勒紧裤腰带硬挤出来的。 耿飚到任没多久,就发现这援助的事儿不对劲。他5月16日刚到,眼睛就瞪大了:中国送来的大堆化肥,就那么随便扔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雨淋,时间一长全废了。这化肥可是咱们辛辛苦苦生产的,运到那么远的地方,结果人家压根不当回事,看着就让人窝火。更离谱的是,阿方还提了一堆要求,有些听着就让人觉得不靠谱。比如,他们那儿压根不产棉花,却非让中国援建个纺织厂,想法是从中国进口棉花,加工成布再卖回中国赚差价。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吧,哪有这么占便宜的道理? 军事上更夸张。阿方要的项目多得离谱,远远超出了他们一个小国的国防需要。飞机、坦克、军舰、导弹、火炮,要啥有啥,连枪支弹药都是成堆送过去的,总价值15.4亿,全是无偿援助。可他们还不满足,甚至连中华牌香烟这种生活用品都列进清单,开口就要。这哪是援助啊,简直是把中国当提款机了。 耿飚看不下去。他是老红军出身,性子直,见不得这种浪费和胡来。1969年,他给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写了封信,把这些情况一五一十汇报上去。信里说得很实在:“咱们援助的优质钢管,被他们拿去做路边电线杆;化肥堆在地里不管不顾,晒坏淋坏;水泥本来该盖房子修路,结果全拿去做纪念碑了。这种浪费,真是数都数不过来。”这封信送到北京,毛主席亲自看了,还在上面批了字,说耿飚敢讲真话,是个好大使。 其实,耿飚刚去的时候,中央对他的期望挺高。1969年5月6日,周总理找他谈话,说得很清楚:派中央委员当大使,就是要重视中阿关系。毛主席也叮嘱过,阿尔巴尼亚是重点,得加强合作。可耿飚到了那儿一看,实际情况跟想象差太远。援助规模这么大,效果却这么差,阿方的态度还越来越傲慢,他觉得再这么下去不行,得改。 毛主席看了信,当场就拍板,要调整对阿援助政策。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物资支持明显缩水,化肥、粮食这些大头都减了。耿飚这封信,真的是捅破了窗户纸,让中央意识到这“兄弟情谊”不能光靠单方面掏钱维持。 不过,耿飚在阿尔巴尼亚没待太久。1970年1月,他在使馆干活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左腿骨折。这伤还是战争年代落下的老毛病,年纪大了扛不住。他回国治腿伤,周总理跟毛主席商量后,把他调回北京,安排到中联部当部长。毛主席还特意说:“耿飚是好同志,老红军,干这个正合适。” 再说阿尔巴尼亚这边,他们可没因为援助减少就收敛。1974年,阿方又张嘴要50亿人民币,说是要全面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中国这边掂量了半天,最后只批了10亿贷款,还加了严格的还款条件。阿方一听不乐意了,觉得中国不仗义,开始公开批评咱们的外交政策,连国际理论都拿出来挑刺。两国关系一下就崩了,那点“兄弟情”早没了影。 到了1978年,事情彻底走到头。夏天,北京开了个会,邓小平听完外交部门的汇报,看了阿尔巴尼亚这些年的做派,直接拍桌子:“停止,彻底停止对他们的援助!”外交部马上执行,所有项目全停。消息传到地拉那,阿方跳脚了,一个月不到就单方面宣布跟中国断交。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还不服气,跑到国际上大放厥词,说中国背叛了社会主义阵营。可他喊得再凶,底下也没多少人搭理。没了中国的援助,他们的经济一下就垮了。工厂停工,物资短缺,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之前靠中国撑起来的钢铁厂、化工厂、水电站,全都成了摆设。1976年好不容易炼出第一炉钢的辉煌,转眼就没了。曾经吹得天花乱坠的“欧洲社会主义明灯”,又变回了巴尔干半岛上的穷亲戚。 中国这边呢,1978年正好赶上改革开放。政策一调整,经济慢慢起来,国力也跟着涨,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1969年5月,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飚竟然发现中国援阿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
文山聊武器
2025-05-19 19:55:10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