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仲景经方医学与明清江南医学有那么大的差别?时代背景很重要

梦菡聊健康 2025-05-19 14:35:42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仲景经方医学与明清江南医学有那么大的差别?时代背景很重要。

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人,兵荒马乱,缺吃少喝,老百姓不是急病撑不过去,是不会想着看医生的,那时候缺医少药,看了今天,明天医生去哪里了都不知道,需要单刀直入、迅速解决问题,挽救生命,所以经方药味少,用量重,稳准狠!还有人考证仲景是军医,那更是治病如救火,来不得拖泥带水。

明清的江南是温柔富贵乡,地主官僚阶级就不用说了,追求健康长寿;即使一般老百姓,在和平年代也是有点余钱看病的,也追求高的生活质量。尤其清朝,中国人口由清初的五六千万,爆炸式增长到4.3个亿,约占世界三分之一,这极大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老百姓有需求,医生就有钻研的动力,不再都像治外感病那样是一锤子买卖,要么活蹦乱跳,要么死翘翘。很多内伤杂病,患者会不断复诊,医家得以全方位、全过程地观察脏腑生克制化的变化规律,于是有了宏富的临床医案和绵延很多代的医学世家。

我昨天看《越医薪传》,说清末民初,绍兴的两位杰出临床医生,邵兰荪、胡宝书,都是日诊一二百的,疗效非常好,生前无暇写学术专著(后世为其整理医案),却享誉浙东浙西。那么这种临床医学家与平时不怎么看病的理论家相比,他对疾病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江南是很适合做临床家的,因为患者对中医药信任度高,习惯四季“调理”,喜欢用中药治疗慢性病,不要看不起所谓“调理”,很要功力,像绣花一样,细致、极致,很漂亮的!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自己救赎自己

自己救赎自己

2
2025-05-20 04:08

如果把药物去掉,只保留补物,那就是皇帝吃的。所以自古皇帝少长寿,太医极少著医书。太医哪敢把骗术写下来呀,那不是砸自己饭碗嘛。传播中医学,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梦菡聊健康

梦菡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