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77岁老人坚决不肯刮掉自己的大胡子,有关人员很是无奈,只能汇报给上级,毛主席听到后,笑了笑道:“那就给他开个特例吧。” 蒋维平留着长胡子参加1955年授衔仪式的故事,要从晚清年间的河北农村说起。 1878年,这个后来被毛主席特批保留胡须的老人出生在房山县石楼村。 少年时期的蒋维平见过八国联军烧杀抢掠,二十岁就跟着李鸿章的洋务军想救国,结果发现军队腐败转头就走。 袁世凯的北洋军、段祺瑞的部队他都待过,混到副团长还是觉得没意思——这些军阀整天就知道抢地盘,哪管老百姓死活。 五十岁那年他彻底心凉了,回老家开了间药铺,白天采药看病,晚上带着乡亲们扛枪防土匪,硬是把石楼村护得周全。 1938年春天,八路军的队伍从平西路过。 六十岁的蒋维平把药铺子一关,带着义子蒋志刚,背着几十斤药材就追队伍去了。 征兵处的小战士看见白头发老头要参军,劝他回家享清福,老爷子眼一瞪:“我这两条腿还能跑得过日本鬼子呢!” 在359旅当上制药厂厂长后,蒋维平算是找到了用武之地。 日军封锁药材那阵子,他带人漫山遍野挖草药,用猪油蜂蜜调出治疮膏,拿芒硝做成消炎药,硬是没让伤员断过药。 有回何长工生病,他给治好了,正巧碰上毛主席来探望,主席听说这老爷子六十岁参军,笑着夸他是“花果山的老猴精”。 南泥湾开荒那年,六十五岁的蒋维平带着百来号人,愣是垦出四百多亩地。 白天抡锄头,晚上编药筐,年底交公粮的时候,他们农场交的最多,毛主席亲自给他戴的大红花。 有次上山采药碰见逃难丫鬟,他二话不说拿自己十二斗小米的津贴把人赎出来,后来那姑娘嫁了个副营长,逢年过节总往老爷子屋里送腊肉。 1955年授衔前闹了个插曲。 部队要求军官必须刮胡子,可蒋维平那撮白胡子留了半辈子,说啥都不肯剃。 负责军容风纪的干部急得直挠头,最后报到毛主席那儿。 主席听完汇报乐了:“是九龙泉那个老药农啊?胡子留着吧,革命队伍里多个老寿星挺好。” 授衔当天,77岁的蒋中校胸前挂满勋章,银白长须垂到第二颗扣子,成了全场最特别的风景。 隔年开八大,毛主席专门拉着他的手嘱咐:“您可得健健康康活着,您活着就是活教材。” 这话老爷子记了一辈子,八十多岁了还在军区医院坐诊,直到1964年夏天安然离世。 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百面战旗方阵里“南泥湾大生产模范团”的旗帜格外醒目。 北京军事博物馆2023年举办的《永不褪色的记忆》特展,用整面墙展示了蒋维平采药用的竹篓和授衔时戴的军帽。 同年底上映的电影《开国将帅授衔1955》,虽然没直接出现他的镜头,但编剧在采访中透露,剧中那位给伤员熬药的老军医原型就是他。 房山县如今改成了北京房山区,石楼村口立着块青石碑,上面刻着“开国中校蒋维平故里”。 村里老辈人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剧组来拍电视剧,借了他家老宅当场景,临走时导演对着堂屋的毛主席画像鞠了三个躬。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_百度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_百度百科》 《1955年大授衔中,堪称最特殊的3例授衔,他们都是谁?》网易订阅 《1955年大授衔,出现了极为特殊的3例“破格”授衔,他们都有谁?》 《55年授衔,一位中校硬是不肯刮胡子,毛主席得知后感叹:是他啊!》 《1955年授衔,中校蒋维平不肯刮胡子,主席:是他啊!那就开个特例》今日头条 《1955年授衔,蒋维平不愿意剃长胡须,毛主席:给他批个特例吧》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老彭,你看这中
【3评论】【37点赞】
老蔡
此处应给老爷子上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