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油车时代,国产品牌「堆叠配置」相似,现在越来越多的「二线新势力」也开始玩起了这样的策略。
但最大的不同是,当年国产车在「堆叠配置」之后,还能保证一个更低的价格,去挑战合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换来了销量。
而如今的纯电动中大型轿车市场,在被科技领域跨界来的小米SU7一独之秀之后,单车月销量超过28000台的数据绝非单凭「高配」就能斩落马下的。
更何况只想以「一抹红色」在社交媒体上营销,而在新老款同样21.99万的情况下,还给不到出位的配置,甚至连座椅按摩都被放到次低配车款上卖高价。
哪怕不想低到像星纪元ES、银河E8那样10万冒头的价格,但看看现在的小鹏P7+可也是「1字开头」,论它的品牌溢价,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再有,现在的合资品牌变成了「追击者」的角色之后,比如同样是Momenta智驾方案的日产N7,配置不拉跨的情况下,价格却来到了10万冒头,它更像是当年的国产车了。
而「一抹红色」在“没有大小姐命的时候,却得了大小姐的病”……
4月,销量948台,咱们5月再见。
新能源汽车[超话]撩妹不如撩车大v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