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看不惯小区里的车四处违停,就拍了几张照片,在平台上匿名反馈。结果,物业为了揪出是谁投诉的,竟调取全小区监控,并通过女子拍的照片找到了她所在的单元,最终找到她家,直接上门质问女子为啥要投诉他们?女子吓坏了,她怕遭到报复,直接报警。而物业面对警方给出的解释让女子更加火冒三丈…
据观威海报道,4月中旬的一天,金女士正往家走,手机屏幕突然弹出"随申办"软件的推送提醒,让她想起来早上提交的投诉。
当时她正准备出门上班,看见小区的道路又成了"停车场"。几辆私家车不管不顾横在违禁区里,把本就不宽的路面挤得更窄了。
金女士眉头一皱,作为小区老住户,这个问题她已经给物业反馈过好多次了,可物业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却让她很是不满。
这回她忍无可忍,直接点开"随申拍"功能,把违停车辆、禁停标识都拍了进去。
提交时,她特意勾选了"匿名"和"无需回复"。
可当晚7点多,金女士下班刚出电梯,就被守在家门口的楼组长拦住了。
对方上来就问:你为什么要投诉物业?
金女士一听,只觉后背发凉,她不是匿名了吗?怎么会被物业找到?
而在后续的沟通里,金女士才得知,物业接到投诉后,为了揪出背后的投诉之人,竟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直接调取了小区所有监控,再通过金女士拍的照片的角度锁定了大致方位。
接着,他们顺着主干道追踪行人轨迹,像拼图似的把金女士的行动路线还原出来,直接找到了她所在的那栋楼。
最后,他们通过楼组长和邻居的指认,直接查到了金女士住哪层哪户。
这件事后,金女士过得战战兢兢。有好几个比较熟的邻居偷偷劝她,说不要跟物业较真,算了吧!
金女士有些怕了,现在物业都知道她住哪了,万一找机会报复她,怎么办?
想到这里,金女士寝食难安,最后她选择了报警。
面对警察的询问,物业经理却解释说他们没有恶意,就想核实情况。
因为要核实现场和投诉工单上的描述是否一致,这才调取了小区监控。
他们承认当时只想着赶紧调查,忘了调监控要找警方陪同,他们已经通过这件事吸取教训了!
可这话在金女士听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她觉得,物业为了省那点流程时间,就能随便翻看业主行踪吗?
有人说,物业是服务者,工作不到位为什么不能投诉?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怎么看待物业的行为?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金女士通过“随申拍”匿名投诉小区违停问题,其目的在于以一种相对隐蔽的方式表达诉求,不希望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然而,物业为了找出投诉人,擅自调取小区所有监控,通过照片角度锁定方位、追踪行人轨迹、还原行动路线,最终精准定位到金女士的具体住址。
这一系列行为严重侵犯了金女士的隐私权。
金女士的行踪、居住信息等属于其私密信息,物业未经合法程序和金女士同意,就以调查投诉为由获取并使用这些信息,构成了对金女士隐私权的侵害。
物业声称没有恶意,只是核实情况,但这并不能成为其侵犯隐私权的合法理由。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物业在处理金女士的投诉过程中,非法收集并使用了金女士的个人信息。金女士的行动路线、所在楼栋、具体住址等信息均属于其个人信息范畴。
物业在没有合法依据和金女士授权的情况下,通过调取监控的方式收集这些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追踪和确认,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物业的行为不仅侵犯了金女士的隐私权,也构成对个人信息的不当处理。
虽然物业声称是为了提高工单处置效率,但这种以牺牲业主个人信息为代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总结来说,如果金女士对物业做法不满,那么她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物业的一系列操作,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