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他是国歌创作者冼星海的学生。他最初创作出《歌唱祖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5-17 00:15:20

冷知识:《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他是国歌创作者冼星海的学生。他最初创作出《歌唱祖国》并投稿给《天津日报》后吃了闭门羹:《天津日报》觉得这首歌不太合适,就没有看法,并把这首歌还给了王莘。 在音乐的世界里,有一首歌,旋律一响就让人热血沸腾,那就是《歌唱祖国》。它的作者王莘,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家冼星海的学生,这师生情谊听着就挺带劲。可你知道吗?这首歌刚写出来时,居然被《天津日报》给拒了,说是“不太合适”,直接退回给了王莘。这冷门小故事一听就让人好奇:这么牛的歌咋还吃过闭门羹呢? 说起王莘,他可不是那种天生就含着金钥匙的音乐天才。1912年,他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对音乐的热爱从小就藏不住,愣是凭着这份喜欢摸索出了一条路。年轻时,他跑去上海闯荡,进了音乐圈,开始接触正规的音乐教育。那会儿正值抗战时期,上海滩乱哄哄的,可王莘没被吓跑,反而在那儿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冼星海。 冼星海是谁?那可是《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抗战音乐的扛把子。王莘拜他为师,跟着学了不少真本事。冼星海那股子要把音乐献给民族的精神,深深影响了王莘。俩人关系好得不得了,王莘后来老提起老师,语气里全是敬佩。抗战结束后,王莘回了天津,一边教书一边搞创作,日子虽然平淡,但音乐这条路他从没放下。 他写了不少歌,风格接地气又带劲,特别能打动人。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后来的《歌唱祖国》。这首歌的诞生,不光是他个人才华的爆发,也是他从冼星海那儿学来的那份信念的延续。不过,这歌能走到今天,过程可没那么顺畅。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想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国家的热爱。王莘那时候在天津教书,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里也痒痒。他想写首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颂歌,而是能让老百姓听了就想跟着哼的曲子。灵感来了挡不住,他一鼓作气写下了《歌唱祖国》。 写完后,他挺满意,觉得这歌旋律朗朗上口,歌词又满满正能量,特别适合那时候的气氛。于是,他把歌谱整理好,信心满满地投稿给了《天津日报》,想着报纸一发,大家都能看到。可没想到,等来的不是表扬,而是一个大写的“拒”。编辑部回话说,这歌“不太合适”,具体为啥没细说,就把稿子退回来了。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懵。王莘估计也挺纳闷,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歌,咋就没人瞧得上呢?后来有人分析,《天津日报》那会儿可能觉得这首歌太“通俗”了,不够“正统”,或者编辑压根没看出它的潜力。毕竟那年代,文化圈里对作品的评判标准挺复杂,有时候还带点个人喜好。可王莘没泄气,他不信这歌没前途,决定自己推出去。 他开始到处找机会,把歌谱抄下来,分给学生、同事,甚至跑去工厂、街头让人试唱。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唱的人越多,越觉得这歌带劲。老百姓喜欢,传得也快,没多久就火了起来。这事儿证明了一点:好东西不怕没人识货,关键得自己豁得出去。 《歌唱祖国》被拒的事儿没挡住它的光芒,反而让它多了一份草根逆袭的味道。王莘靠着自己的坚持,把歌传到了群众中间。1950年,这首歌的机会来了。那年国庆,北京搞了个大活动,有人推荐了《歌唱祖国》,结果一唱就炸了场。旋律简单又振奋人心,歌词里那种对祖国的深情,谁听谁喜欢。从那以后,这歌就跟开了挂似的,迅速传遍全国。 1951年,《人民日报》正式刊登了歌谱,这下算是彻底“翻身”。广播电台天天放,学校里教,工厂里唱,走到哪儿都能听见这调调。后来,它还被选进中学课本,成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到今天,你去KTV吼一嗓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旁边的人准能接上“胜利歌声多么嘹亮”。这歌的影响力,甩当年拒它的《天津日报》好几条街。 王莘自己也没想到,这首歌能这么火。晚年的时候,他回想这事儿,感慨地说,当年被拒也未必是坏事,反而逼着他去找更直接的路子。事实证明,他赌对了。这歌不光是他的心血,也成了新中国一段历史的缩影。 至于王莘后来的日子,他没停下搞音乐,一直在天津教书育人,带学生,写歌。1994年,他去世了,享年82岁。走的时候,他留下的不只是《歌唱祖国》,还有那种对音乐和国家的热爱。这份坚持,今天听来还是挺让人动容的。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9

用户10xxx59

3
2025-05-17 05:23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聂耳,关冼星海什么事?

wuyinan

wuyinan

2025-05-17 07:43

小编一点常识都没有,《义勇军进行曲》作曲是聂耳。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