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7年,年仅13岁的张居正参加科举考试,湖广巡抚顾璘将腰带送给他并说:希望你

鉴史忆往呀 2025-05-16 15:04:49

1537年,年仅13岁的张居正参加科举考试,湖广巡抚顾璘将腰带送给他并说:希望你将来对我儿多照顾。可顾璘转身就对主考官说:无论张居正答卷如何,都必须让他落榜。张居正得知此事后,反而对顾璘感激涕零。

张居正本来对这次乡试志在必得,可实在是没想到自己会名落孙山。他难以掩饰心中的失落,但还是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准备收拾行囊回家之前,先拜别好友顾璘,于是张居正一脸愁容地来到顾璘家中。

顾璘见到失魂落魄的张居正,不忍好友被心事苦恼,于是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居正。

原来,在张居正考试之前,顾璘特地找到了当地监考官,嘱咐他无论怎样都不能让张居正中榜。

在场的众人一听都目瞪口呆,要知道张居正可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且张居正好歹也是顾璘的好兄弟,为何顾璘转身便将张居正的前路堵死。

顾璘见众人不解,只好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告知大家。

顾璘认为张居正一路走来太过顺利,若是将来顺利进入官场,朝臣们尔虞我诈,届时张居正遇到一点挫折便会难以抵挡,想要退缩。

如今,张居正太过年轻,如若能够多经历一些磨难,多加磨砺锻炼自己的心态,日后定能有一番大作为。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觉得顾璘考虑得十分周到。

起初,副主考官陈束的坚决反对,因为张居正实在是千古难以遇到的人才。

但是顾璘的话也十分有道理,未经雕琢的璞玉,无法绽放出它全部的光彩。于是,顾璘与副主考官陈束里应外合,一番操作下来,才让张居正落榜。

然而张居正听完这番话之后,非但没有怨恨顾璘对自己的做法,反而内心十分感激,声称老师这样做定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顾璘深知自己没有看错人,在张居正离别之际,以“他山有砺石,良璧玉愈晶莹。”几个字赠于张居正。

其实,张居正能得到顾璘的赏识也绝非偶然。事情还要从张居正出生的时候说起。

张居正本名叫张白圭,起因是张居正出生之时,他的祖父在一天夜里梦见了天上的圆月掉入水中,而水面上却浮出来一只白龟。

张居正的祖父认为孙子是白色神龟转世投胎,于是将自己孙子取名张白圭,并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张白圭果然没有辜负祖父对他的期望,记忆力惊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两岁识字,三岁便能通晓经典,从小便博览群书,聪慧过人。

十二岁时,张白圭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试童试,一举拿下秀才。

荆州的知府名为李世翱,偶然间看到了张白圭的考卷,辞藻华丽的诗篇随即俘获李世翱的心,它认为张白圭小小年纪便如此出类拔萃,前途定然无量。

然而此时张白圭这个名字显然配不上他的才华,于是李士翱便提出将张白圭改名为张居正,希望将来能够在朝堂中有一席之地,成为国之栋梁、官居正位。

张白圭写诗作赋样样精通,他在1536年得到了巡抚大人顾璘的青睐,二人当即决定结为忘年交。

顾璘觉得人生路上太过顺利,难以激发张居正的潜能。为了磨砺张居正,这才设计让他落榜一事。

好在张居正能够听从他人的劝诫,回到家乡之后,不仅更加刻苦读书,还不断打磨自己的心智。又是一年乡试,张居正首当其冲,一举高中。

中榜之后,张居正连忙跑去拜见顾璘,感谢他当年对自己的良苦用心。

之后,张居正一直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官运亨通。因为能力突出,李太后将张居正任命为内阁首辅。而后来的张居正,也确实有一番大作为,更是被称为“明朝第一人”。

张居正在任上,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史称“万历新政”,为大明王朝开源节流,很大程度地延缓了大明朝的衰落速度,对当时的明朝社会乃至整个明朝中后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0 阅读:303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