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在序中说:“学习有关中世纪的东西,带给现代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收获就是,中世纪与现代大不相同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启发我们多多反思‘理所当然’之物,多多共情和同理看似与我们不同的东西,对看似相同和不同的东西都多一些谦虚探究之心。”
随后寄语读者:“希望更多的人愿意看无用的书,想有趣的问题。”——这真是令我深度共鸣的号召。
11-14世纪的英格兰社会文化,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实是遥远而无用于今的知识,但从口头到书面、从记忆向记录的转变却是几乎所有族群在历史上或早或晚经历过的重大文化变革。今日你我都是由系统的读写教育培训出来的,很难想象前读写时代文化的运行模式,通过本书细致的案例研究,我们得以思考在两种文化模式的更迭中,人类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进而反思读写高于口传的文化霸权思维,探询知识与权力的深层关系,这不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