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

文史记叙录 2025-05-16 09:25:30

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少农回道:“没错,我就是新四军!”原以为,凌少农会被日本人出卖,没想到顺利完成交易。 1942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了五年,局势僵持得让人喘不过气。新四军在江北地区活动,面对日本人的封锁和“清乡”,日子过得紧巴巴。那年秋天,眼看着冬天要来了,部队的棉花不够用,战士们还穿着单衣,领导急得团团转。好在麦子收成还行,于是决定拿多余的麦子去换布料,做冬衣暖身子。侦察股长凌少农被派去干这活儿,他心里清楚,这任务不简单,搞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儿。 凌少农是个有故事的人,生在1910年安徽农村,从小见惯了战乱和日本人的欺压。1937年抗战一爆发,他就投身游击队,凭着胆大心细打了不少硬仗。后来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他跟着队伍一路拼杀,从普通战士干到侦察股长,靠的是真本事。这次换布料的任务,领导看中的就是他的机灵劲儿和侦察经验。 那时候,布料是稀罕货,日占区管得死死的,普通布行根本拿不出多少。凌少农琢磨着,日本人手里肯定有存货,但跟他们交易风险太大。他先找了个当地抗日干部帮忙牵线,干部的姐夫在城里做小买卖,门路熟。姐夫一听凌少农要找日本人买布,直摇头,说这事儿太悬了。可凌少农主意已定,觉得日本人做生意讲究利字当头,未必会翻脸。姐夫拗不过他,就安排他跟日本洋行的经理吉田碰头。 见面那天,吉田盯着凌少农看半天,觉得他气质不像普通农民,问他哪来的这么多麦子。凌少农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自己是新四军。吉田愣了一下,但没发作。作为商人,他算盘打得精,知道麦子能换不少钱,政治啥的先放一边。两人谈妥了数量,接下来就是定交易地点。凌少农挑了个靠近新四军地盘的龙泉沟,吉田不太乐意,但姐夫找了几个当地有头脸的人担保,日本人这才点头。 交易整整搞了两天,新四军拿麦子换回了布匹,全程没出岔子。布料一到手,部队赶紧组织人连夜赶制冬衣。那年冬天,战士们有了暖和衣服,战斗力没受影响,士气还更高了。凌少农这次任务干得漂亮,领导专门表扬了他,说他胆大心细,给部队立了大功。 这事儿咋就成了呢?日本人没出卖凌少农,主要是因为吉田看重利益,不想跟新四军撕破脸。1942年那会儿,日军在江北的控制力已经没那么强了,商人更愿意闷声发财,不愿惹麻烦。加上姐夫找的担保人起了作用,日本人觉得交易靠谱,才没翻脸。凌少农自己也聪明,知道日本人贪利的心思,敢赌一把,赌赢了。 凌少农可不是只干了这一件事。1942年之后,他继续带着侦察队四处搞情报、打游击,参与了不少硬仗。1945年抗战胜利,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投身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军队里干了几年,1950年代退下来,过起了普通日子。晚年他常跟人聊起抗战的事儿,尤其是那次换布料的经历,感慨自己运气好,也靠了点脑子。他总说,和平不容易,得珍惜。

0 阅读:87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