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日伪师长让手下给我方师长粟裕送烟。粟裕误以为是敌人想要和他套关系,便怀着好奇,打开了烟盒。却不想摸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的内容让粟裕顿时警惕起来,立马下令集合部队……
1942年11月,侵华日军总司令火田俊六召集军部高层开会,计划集中兵力围剿苏中、苏北的新四军部队。此时,一位名叫施亚夫的汪伪军师长也在场。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心里却早已惊涛骇浪。
此次会议上的计划,将是对新四军的毁灭性打击。他必须设法通知部队,使我方军队有所准备。施亚夫连忙把消息传递给我方情报人员,这样才避免了又一场战争。施亚夫,一个伪装已久的中共卧底。15岁加入红军,后来不幸被捕入狱。
1937年,逃狱归来后,他组建部队,混入敌军,受到日军的重视。这非常有利于他潜伏在日军高层,为我军传递情报。组织委派他到敌占区开展地下工作,然而因为参与组织罢工,他被捕入狱,判刑15年。
1937年,南京保卫战时,监狱被轰炸。施亚夫趁乱逃脱,返回家乡。目睹家园沦陷,施亚夫痛心疾首,誓要报效国家。他重整部队,与组织保持联系。后按组织安排,伪装投靠敌军,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卧底生涯。
此后,施亚夫凭借异乎寻常的能力,逐步获敌军高层的信任。每每军机要事,他都能参与并将情报传递出去。有时面对突发事件,他还能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比如那一次关乎局势的一次会议,会议上,施亚夫看到了桌上放着的新四军领导们的返程路线图,这让他内心升起了惊涛骇浪。
新四军里一定出现了叛徒!会后,施亚夫躲开人群,在厕所里急速写下字条,隐蔽地塞入烟盒。 他找到心腹,交代一定一定要送到粟裕手上,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心腹领命离去。施亚夫再一次回到会场,假意质疑敌军的作战计划。
南坎这个地方两面是海,这样的地方很容易被袭击,他们怎么可能会走这条路呢?他希望这套说辞能使日军起疑,不敢轻举妄动。一日后,心腹冒着生命危险,按时将字条送到。粟裕立即警觉起来,连忙召开军部紧急会议。
根据字条内容,众人意识到泄密的严重性——新四军内部出现奸细。为应对突袭,粟裕安排调整各领导返程路线,同时关闭电台联系。与此同时,按计划埋伏的日军,对空等候多时,终无所获。 施亚夫的努力没有白费,新四军干部暂时化险为夷。
尽管内奸未揪出,但施亚夫相信,只要粟裕还在,事情总会水落石出。然而,施亚夫明白,日军的疑心也在增长。单凭一时之计,难以瞒天过海。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为了保全自身,他必须继续隐姓埋名于敌军之中。
他加入红军的那一刻,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万全准备,以防止暴露。 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稍有闪失都可能酿成大祸。为了获得日军更多重要情报,施亚夫时刻提醒自己克己复礼,忍辱负重。
他明白脱险的艰辛,也见识过敌人的残酷。每每独处时,他都不禁想起入狱前在红军的岁月。那时,他尚且年少,对革命事业满怀憧憬。可一旦入狱,前程尽毁,独自在监牢中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
如今,他要把握机遇,以自己的方式报效国家。施亚夫时刻提醒自己,绝不能让过去的困苦遭遇击垮意志。相反,那些岁月让他看清了敌人的残暴,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正因为经历了那些苦难,他现在才有资格站在这里,以敌人高层的身份,服务国家。
想到这些,施亚夫再次使自己精神为之一振。他明白自己的使命,也深知完成使命的代价。为了最终的胜利,他坚信自己会竭尽全力。也许有一天,他还能带领部下归来,但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背水一战,к不装睡的敌人再送去一份大礼。
施亚夫深知,自己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个战场上,敌我难辨,机心恶毒。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最坏的打算。也许有朝一日,他会功成身退;但现在,他还有一个使命要完成。
当施亚夫的身份被暴露在日军面前时,日军高层懊恼不已,因为施亚夫已经带着他的兄弟们回到了新四军。
回到新四军,继续着民族的复兴!这就是施亚夫的故事。一个为国捐躯的普通人,在艰难时期,用他所能做的一切,为我们争取胜利的曙光。
当我们熬过最黑暗的时刻,迎来最光明的未来之时,请不要忘记施亚夫这样的人。正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点燃了我们迈向胜利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