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林徽因跟丈夫梁思成吵架。林徽因就去找金岳霖评理。梁思成则对林徽因说:“如果

品古观今呀 2025-05-10 10:08:42

一次,林徽因跟丈夫梁思成吵架。林徽因就去找金岳霖评理。梁思成则对林徽因说:“如果你喜欢金岳霖,就离婚吧!”没想到金岳霖却对林徽因说:“世上没有比梁思成更适合你的人了,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金岳霖出生在湖南省的家境较为殷实的家庭,或许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他自小就很聪明人,6岁那年他就进入学长沙私立明德学堂上学。

1907年,金岳霖进入雅礼大学预科学习,四年之后考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校毕业之后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且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1926年,金岳霖学成回国,独自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当时,国内的人对“哲学”报考的人寥寥无几,最后,只有沈有鼎一个人通过了考试,成为哲学系唯一的学生。再加上唯一的老师金岳霖,清华大学哲学系以最少的师生数量,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

1931年,在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举行了一场文化沙龙活动,知道林徽因在场,徐志摩想去看她,但是当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结婚了,为了避嫌,他邀请了金岳霖等文人一同前去。

第一次见林徽因,金岳霖就被她的才情深深的折服了。经过与林徽因的交谈,金岳霖发现林徽因不仅仅只有着美貌,还满腹才华,在许多领域都有涉猎,而且都有很深的见解。

那时,林徽因家里每周都有沙龙聚会,美其名曰“太太的客厅”,那里聚集着当时许多文化届的名人,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一场沙龙聚会下来,如朱光潜、巴金、沈从文、徐志摩等人物都成为了林徽因的陪衬。

自从参加过林徽因家的“太太的客厅”后,金岳霖也成为了梁家的常客。只要梁家举办沙龙活动,金岳霖总是第一个到场。

随着了解,金岳霖还带来许多林徽因喜欢的读物,并用饱含深情的声音为林徽因进行朗读;而每次谈话时,金岳霖总会把话题往林徽因感兴趣的方面去引,然后以最安静的方式,听着林徽因的见解和论述,偶尔也会交谈两句。

当时得金岳霖发现,越接触林徽因,对于她的爱恋就越深,甚至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她。而林徽因,在与金岳霖相处的过程中也被金岳霖的谈吐所折服,被她的风情所吸引。

后来,金岳霖把家搬到了林徽因和梁思成所居住的北总布胡同,与他们成为了邻居。

那时候金岳霖除了早饭是自己在家里吃之外,午饭和晚饭都会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家里吃的。

从1932年开始到1937年的夏天,他们一直都维持着这种相处模式。

虽然喜欢林徽因,但是金岳霖对待这份感情始终是理智的。他小心地藏着这份爱意,也他从来不越雷池一步,总是理性地与林徽因接触交往。

金岳霖成为了他们夫妻二人的朋友,而他们也把金岳霖当成了至亲之人,特别是林徽因,因为是女性,所以对金岳霖有着更强的依赖,连吵了架,也要请金岳霖断公道。

一次,林徽因和梁思成吵架,一气之下便跑去找金岳霖评理。梁思成甚至说“如果你喜欢金岳霖,那我可以放你自由,我们离婚吧。”

后来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金岳霖,金岳霖说了一句:“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而这件事情也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三个人仍旧还是朋友,毫无任何芥蒂。他们仍然一起聚会,一起聊天。

后来林徽因得了肺结核以后,金岳霖一边介绍名医,一边忙前忙后地打点,为了给她补身体,他甚至还给她买了小鸡。小鸡变成大鸡下的蛋,都用来给林徽因补充营养了。

1955年,林徽因去世,听到噩耗的金岳霖,当着学生的面,崩溃痛哭。

1962年,林徽因去世的第七年,梁思成迎娶了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消息一出,金岳霖带着一瓶酒、一碟花生米,在林徽因的墓前,枯坐了一宿。

有一次,金岳霖突然把往日的好友都聚集了起来,在众人疑惑不解间,他突然大声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啊!”

年近九十高龄的金岳霖,在医院中熬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当有人收集整理林徽因生前的诗集找到他时,他依旧能够清晰得记得林徽因写过的诗。

1984年,金岳霖病逝。他希望死后将骨灰洒向人间,他将遗嘱交付给梁从诫,但是梁从诫知道父亲、母亲与金岳霖之间的渊源与牵绊,做主将金岳霖的骨灰葬在父母旁。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虽无一字说爱,但是他用他漫长的一生,把最珍贵的爱,留给了那个女子,纵使她已不在,但他的爱永恒,而林徽因就是金岳霖的永恒。

作家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可以说,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早已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一切。

世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叫缘分。还有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物质,超越一切的东西叫最长情的陪伴和告白。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情感,不亦如此。这世间,爱可以有很多种,而有一种爱可以是爱而不占有。

爱情,是一个被文字写烂了的两个字,但这也是许多人一生向往的美好,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一生也得不到自己的爱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0 阅读:49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