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被困孟良崮,在弹尽粮绝时,他写了封绝笔信让参谋杨占春

文史记叙录 2025-05-10 08:15:44

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被困孟良崮,在弹尽粮绝时,他写了封绝笔信让参谋杨占春给妻子王玉玲。

张灵甫原名张钟麟,一生中有两任妻子,第一任是四川人吴海兰,第二任是出生于长沙的王玉玲。

1937年10月底,他顺利改名为张灵甫后赶赴上海复命,接着开始了军旅生活。

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还没有爆发内战。机缘巧合下, 张灵甫认识到了王玉玲。王玉玲出生于名门望族,她性子温婉、长相俊俏。

在看到王玉玲的第一眼,他便爱上了这个稳重大气的姑娘,并顺势展开了极其热烈的追求,没过几个月便由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主婚,俩人在上海金门饭店举办了十分盛大的婚礼,引起了各界的轰动。

可在婚礼现场张灵甫就接到了南京来的军令,俩人还来不及一一同前来的亲朋好友们道谢便匆匆收拾行李连夜赶往南京。

俩人到达南京后安居下来,在家中悉心栽培了不少花卉,偶尔也会一起去逛逛古董店,一同沐浴在阳光下赏花。就这样,俩人天天腻在一起不愿离开彼此半步。

可惜好景不长,过了半年多后,内战爆发。

张灵甫四处奔波带领部队参战,中途很少有同王玉玲见面的日子。但即使是这样,张灵甫也会经常腾出时间来给妻子写信,信中从不会提及在战争前线发生的一切,字里行间都只充斥着对王玉玲无尽的思念。

1947年,国民党军决定调整战略,从最初的对各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和山东两地的重点进攻,俩人基本上再也没见上过面,此时的王玉玲腹中已有了他的亲生骨肉。

到了王玉玲怀胎第九月时,她只身前往前线去看张灵甫,他听到消息后着急忙慌地冲出来一看,便立马安排人手将母子俩安全送回。

前线实在是太危险了,张灵甫害怕妻儿受到半点儿伤害,纵使他有无尽的思念,俩人都有千言万语也没能说出口。谁会料想到这一见便是彼此相见的最后一面呢?

在山东战场,以张灵甫所带领的整编74师为核心的第1兵团为绝对主力的国民党军面对解放军的主动后撤行为,居然决定迅速跟进,甚至在战斗中一改战术。

战斗持续到5月,由于张灵甫急于抢头功,竟甩开掩护的部队孤军深入孟良崮。

“不好!中计了!”

“师长!我们被围攻了!”

“敌方好几个纵队已经开始分头攻过来了!”

74师才进到孟良崮没几分钟便发觉了不对。

“都别慌!我们先退上这孟良崮的山麓!做好防守,等待救援!”

张灵甫率兵退到山上后,敌方也并没有仗着人数优势发起总攻,而是选择边打边劝降。

他们在山上没水没粮,张灵甫眼看着自己的部队陷入绝境,心里明白这次肯定是必败。找来笔和纸,准备写下此生中的最后一封信,也算是份遗书。

他起笔却又不知如何落笔,他脑海里全是远在南京苦等自己凯旋而归的妻子和未曾谋面的儿子,他回忆起俩人大婚当时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家中的爱人才10岁啊,他哪里能不悲伤。

最终,他想来想去,却也只嘱咐爱妻能够赡养父亲、抚养孩子。

面对友军的不援助,他们只能在山头上死守了5日后,敌方终于还是发起了总攻。

人群之后,张灵甫泪眼朦胧地将信交给了杨参谋,求他一定要将信送到王玉玲手中。交代完毕后便扛起枪挡到士兵们前方去了。

最后,死于敌方的枪口之下。

王玉玲在生下孩子之后的好几个月才接到了张灵甫的死讯,那时,她刚刚过完19岁生日。

杨参谋见王玉玲才把孩子生下来不久又还那么的年轻,哪里忍心把师长的死讯告诉她,一直到了眼看就要瞒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跪在王玉玲面前缓缓将师长亲笔所写的“遗书”交到她手中。

在战败前夕,张灵甫写下了此生的最后一封信,是一封绝命书。信中不仅写下了他当时弹尽粮绝的处境,还写下了希望王玉玲能够赡养父亲、抚育孩子。

“师长逝世前交代过,让我们要爱戴、帮衬着您。”杨参谋红着眼眶低着头说到,“师长太太,以后生活上需要什么尽管和我说。”

王玉玲听后木讷地点了点头,一个趔趄,险些瘫软在地······

2003年,她在玫瑰园里为心爱之人立下了衣冠冢,刻下了“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的碑铭,痴情苦等,一等就是70年,再未嫁人。

0 阅读:36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