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自己

胜晨聊历史故事 2025-05-08 15:32:13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谁知95岁高龄的老母亲,望着多年未见的儿子,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家庭背景是医学世家。祖父黄华昌是清朝武举人,略通医术;父亲黄树谷(又名黄毓麟、黄毓礼),1892年生于揭阳新寮村,内科医生,曾开办黄毓礼诊所、毓礼药房和广和兴米行,还支持白沙中学的建设,1961年12月3日去世,享年71岁;母亲曾慎其,1893年生于揭西县吴镜府镇,产科医生,与黄树谷结婚,生育七子二女,1995年3月21日去世,享年102岁。黄旭华排行老三,兄弟姐妹共九人,家庭氛围浓厚。   小时候,黄旭华对医学有兴趣,父母希望他继承家业。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家乡战火连天,他随家人逃难,目睹国家苦难,爱国情怀萌发。194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放弃中央大学航空系保送,决心为海军建设出力。1949年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为新中国服务。   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发,黄旭华被选入这一绝密项目。他和团队面临技术封锁,无外援支持,从零开始研发。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下水,1974年编入海军,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他隐姓埋名30年,家人不知其工作,甚至一度误解他为“不孝子”。   1988年4月,中国核潜艇在南海进行极限深潜试验,这是技术的一次重大考验。64岁的黄旭华坚持亲自下潜,确保潜艇安全,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核潜艇技术迈上新台阶。试验后,他获准短暂休假,决定回广东探望母亲。   黄旭华自1958年加入项目后,30年未回家。母亲曾慎其,95岁高龄,早已习惯了儿子的“失踪”。1961年父亲去世,他未能送终,家人一度抱怨。1987年,他的身份通过《文汇月刊》报道解密,母亲才知他为核潜艇事业奉献,召集兄弟姐妹说:“三哥的事,要理解。”   1988年,他回到家,母亲见到满头白发的儿子,激动得说不出话。资料显示,他解释工作机密,表达“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母亲理解了他的牺牲。这次短暂相聚,承载了30年的思念与遗憾。   1987年身份解密后,黄旭华的家人终于了解他的贡献。母亲曾慎其1995年去世,享年102岁,临终前肯定他的选择。黄旭华继续核潜艇研发,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他获“共和国勋章”,表彰其为国家科技进步的杰出贡献。 2025年2月6日,他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全国哀悼。他的故事通过电视剧《功勋》等传播,激励后人。女儿黄海燕等家人晚年与他和解,理解他的牺牲。他的事迹,成为科技报国的典范,激励无数人。

0 阅读:2
胜晨聊历史故事

胜晨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