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号称气功“大师”的严新想进清华当教授,清华校长张效文指着抽屉说:“聘书就在里面,你要是真有本事,就用你的气功把它拿出来,我马上同意你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思想逐步解放,科学与玄学并行发展。在这个充满探索与迷信并存的时代背景中,一位名叫严新的气功师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那时街头巷尾,到处都流传着严新的“传奇”:说他能用气功扑灭大兴安岭的火灾,能在千里之外改变水分子结构,甚至还能隔空诊病。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让不少人对他顶礼膜拜,仿佛他真成了无所不能的“活神仙”。 严新也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该往更高处走。这不,他把目光盯上了清华大学,想着要是能在这顶尖学府谋个教授职位,那“大师”的名号岂不是更响亮?当他大摇大摆走进校长办公室,唾沫横飞地吹嘘自己的“神功”时,张效文校长却只是安静地听着,时不时扶一扶眼镜,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 等严新说得口干舌燥,张校长慢悠悠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晃了晃:“严先生,都说您的气功玄妙无比,这聘书就在这儿。您要是能不碰抽屉,用气功把它取出来,清华的讲台随时为您留着。”
办公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严新的笑容僵在脸上,额头上慢慢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盯着那个抽屉,双手在空中虚张,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发功,可抽屉里的聘书却纹丝不动。 围观的老师们忍不住交头接耳,有人小声嗤笑,有人摇头叹气。严新折腾了好一阵,最后只能尴尬地摆摆手:“今日状态不佳,改日再来。”说完灰溜溜地跑了。这一幕,把他的“神功”照得透亮——原来所谓的隔空取物、千里发功,全是唬人的把戏。 张效文校长这一招,看似简单,实则四两拨千斤。在那个气功热近乎疯狂的年代,无数人被虚妄的“超能力”蒙蔽双眼,甚至还有不少科研机构耗费资源研究气功。
而清华校长用一个小小的测试,撕开了“大师”的伪装,守住了科学的底线。它告诉人们:再天花乱坠的说法,也得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靠忽悠、靠炒作,永远登不上科学的大雅之堂。这场较量,不仅是对一个骗子的打脸,更是给狂热的社会思潮泼了一盆冷水,让人们重新审视理性与科学的价值。
山水
我证实,当年有这么一个人,还写了不少书,其理念与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