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我国投掷第一颗实战氢弹,然而,当飞行员杨国祥按下投掷按钮时,氢弹竟然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21 08:43:54

1971年,我国投掷第一颗实战氢弹,然而,当飞行员杨国祥按下投掷按钮时,氢弹竟然没有动静!紧急关头,领导下令:弃机跳伞,然而杨国祥一个举动,竟然挽救了我国几十亿的损失......   1971年,彝族飞行员杨国祥接到了上级领导派来的重要任务,驾驶强-5特种武器机投掷我国第一颗实战氢弹。   此次任务艰巨,风险性极高。杨国祥因为有着20年的飞行经验,所以上级领导才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派给了他。   不过虽然杨国祥经验丰富,可毕竟是投掷氢弹,氢弹威力巨大,谁也不能保证此次飞行任务一定会成功。   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保证此次氢弹能够顺利投掷。执行飞行任务之前,杨国祥进行了严格的飞行训练。   训练期间,他还写了一封信留给家人。谁都知道这封信相当于战士在上战场之前留下的一封遗书。   如果有可能,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家人收到这封遗书。写完这封信,他就交给了上级领导,并告诉上级领导,如果自己顺利完成投掷任务,这封信就交回他自己手中。   如果自己没有顺利完成投掷任务,不幸因为任务在空中牺牲,就把这封信交给他的家人,上级领导一脸沉重的接过了杨国祥手中的信,对他严肃的敬了个庄重的礼。   谁都知道此次风险性有多高,可大家心里同样也清楚,氢弹的投掷成功对国家的国防安全意味着什么?   很快就来到了我国投掷第一颗实战氢弹的当天,杨国祥带着所有人的希望坐上了装有氢弹的武器机。   工作人员对飞机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确定飞机无误,才让杨国祥驾驶着飞机升空。从杨国祥坐上飞机那一刻,所有人都紧张的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到达指定位置后,杨国祥一直在等着基地发布的投掷消息。在确定一切正常后,基地终于发布了投掷命令。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谁也没有想到,按钮按下时,氢弹竟然没有丝毫动静。   杨国祥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操作失误,可连续实验了几次,氢弹始终都没有脱离飞机。这也让他意识到,此次实弹投掷出现了问题。   一想到此次实验可能会失败,杨国祥就满头大汗,此刻没有谁比他心里更紧张了。而不仅他心里紧张,所有在地面上监督着飞机状态的研究人员,上级领导心里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紧急关头,上级领导为了稳住了局势,立马给杨国祥发布了命令:“马上弃机跳伞。”   氢弹的威力不可小觑,作为研究人员,作为从头到尾监督整个氢弹研发过程的上级领导更知道,一旦氢弹在空中爆发,杨国祥肯定会立马没命。   杨国祥是我国第一批飞行员,有着资深的飞行经验,为我国的飞行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无论此次氢弹是否能投掷成功,上级领导都不希望杨国祥出事。   可没成想杨国祥并没有遵从上级领导的命令,第一时间跳伞放弃飞机,而是决定带着氢弹着陆。也就是杨国祥的这一举动,直接挽救了我国几十亿的损失。   生死存亡之间,杨国祥并不是把自己的性命放在了第一位,而是把所有人的努力和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当时在飞机上的他听到上级领导发布的命令后,心中就已经有了斟酌。大家都不清楚究竟是飞机出了故障还是投掷氢弹的仪器出现了故障。   如果他弃机跳伞,氢弹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爆炸,科研人员依旧不能知道此次氢弹投掷失误的原因,研究仍旧会停滞。   作为一名飞行员,杨国祥心里清楚,所有人都为了这一刻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努力,国家也在这上面投资了太多的金钱,谁都输不起,也等不起。   于是,在飞机上的他给地面的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领导,请相信我,我一定会顺利抵达地面。”   凭借着对杨国祥飞机操作技术的信任,上级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在众人的注视下,杨国祥稳稳的把飞机停到了地面。   杨国祥刚下飞机,技术人员就紧急检查投掷氢弹的装置,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是推送装置的电线短路了。   技术人员松了一口气,好在不是什么大问题,电线短路,他们可以很快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基地很快迎来了第二次的实战氢弹投掷。   这次我们终于成功了,氢弹爆炸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为之欢呼,我们的国防又增添了一道坚硬的屏障。   如今我们的国防实力越来越强了,而在这层实力的背后,是由有无数个像杨国祥一样,默默为国家付出,无私奉献的人一层层堆积起来的,他们才是时代的英雄,请永远铭记英雄的名字!

0 阅读:147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