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收复的领土。 漳曦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位于九章群岛的东北端。 早在明朝,漳曦礁便已为中国渔民所知,并且被纳入国家的管理体系。 清朝时期,漳曦礁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清政府派驻军队进行常驻管理。 然而,随着清朝的衰弱,漳曦礁在近代经历了多次易主,法国、日本、越南等国曾一度占领该岛。 最终,经过多年的努力,漳曦礁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漳曦礁位于南沙群岛的门户,距离南海主航线仅约100海里。 控制漳曦礁意味着可以有效地保障南海航道的安全。 最重要的是,漳曦礁的地理位置为海上救援和航行保障提供了天然优势。 该地区的海床,尤其是南部和西南部的大陆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等资源。 随着海洋勘探技术的发展,未来该区域的资源潜力将进一步被发掘。 漳曦礁靠近中国的三亚基地,能够为中国的核潜艇提供理想的战备水域。 在未收回漳曦礁之前,中国的核潜艇长期没有适合的深海战备区域,许多潜艇任务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水面航行才能进入深海。 然而,一旦掌控漳曦礁,中国的核潜艇可以直接从三亚基地出发,迅速潜入深海。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南沙群岛成为多个国家争夺的焦点。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为漳曦礁的主权归属留下了模糊地带。 越南、菲律宾等国基于历史遗留问题,公开宣称漳曦礁是其领土,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挑衅性的行动,甚至在该区域派遣军舰巡航。 然而,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开始积极维护南海地区的主权。 1983年,联合国再次针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争议进行讨论。 面对其他国家的无理要求,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公开反驳,并明确表示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 中国政府提出了明确的边界声明,提交了涵盖漳曦礁等岛屿的国界图,即“九段线”。 此举使得其他国家不再敢肆意侵犯这一地区。 到了1986年,中越签署了关于北部湾海域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协议,为两国在该区域的主权争议提供了法律框架。 随后,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更为详细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并未遭到其他国家的异议。 1988年,中国正式宣布收回漳曦礁。 收复漳曦礁后,人工岛的建设使得中国在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范围大大扩展,南海地区的战略布局得到优化。 此外,人工岛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机场、医院以及丰富的淡水资源。 另一方面,还有很多领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收复的。 旅大地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临海。 地处东北亚心脏地带的战略位置,其成为列强觊觎的焦点。 早在19世纪末,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将该地以“租借”名义交予沙俄。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击败沙俄后接管了旅大,自此对该地实施了长达四十年的殖民统治。 这段时期,旅大港口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经济支点,设有大量军事设施与资源转运系统。 日本在旅大大力修建铁路、码头与仓储体系,借此将东北的煤炭、铁矿源源不断地运回本土。 1945年二战结束后,旅大地区随苏军进驻而脱离日本掌控。 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同意对日宣战,并协助中国恢复战后秩序。 然而,苏军不仅长期驻留旅大,还在当地建立了军事基地。 此举引发中国政府的高度警觉。 1950年代初,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为旅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 中国政府多次与苏方磋商,要求撤军并归还地区控制权。 在多轮谈判中,中方坚持领土不可分割的立场。 苏联方面最初态度迟缓,但1955年最终同意从旅大撤出军队。 苏方在撤军过程中进行了设备清理与港口设施的转交,中国接手后迅速组织接管工作,重建行政体系。 同时,海军力量亦逐步进驻旅顺口,加强海上边防建设。 回归后的旅大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与海洋发展布局中的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大量归国侨民、转业军人及技术人员投入到该地区的重建中。 参考文献:[1]张皓.晚清民国时期英印侵占喜马拉雅山中国领土的策略手段[J].社会科学战线,2025,(03):122-136.
日本人预测,未来35年将成为世界领先强国的5个国家,都有谁?再过35年,有哪些国
【7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