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去世,贴身照片被意外发现:他为总理挨了20余刀! 1976年1月,北京医院的一间病房内弥漫着沉重的气氛。周恩来总理在与病魔抗争多年后,终于走完了他73年的革命人生。当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他贴身内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这张照片被周总理随身携带了近四十年,照片背面写着八个字:"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这张照片,见证了1937年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也见证了一段让周总理终生难忘的生死情谊。照片上的人,其中一位是周恩来,而另外三人是与他一同从劳山伏击中幸存的同志。但在这张照片之外,还有一个人的身影,他的名字叫陈友才,一个用生命换取周总理安全的年轻人。 陈友才,这个1914年出生于湖南郴县的年轻人,命运的齿轮早早地将他推向了革命的浪潮。13岁时,他就成为当地儿童团的团长;14岁,他参加了由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15岁,他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轻的陈友才凭借着机敏和勤奋,很快被党组织派到周恩来身边担任警卫。 周总理与陈友才之间的情谊,不仅仅是领导与警卫的关系。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一次敌机轰炸中,周总理曾冒险救过陈友才的命。当时,陈友才正在为周总理理发,突然听到敌机轰鸣声。两人赶紧往隐蔽所跑去,但小小的隐蔽所空间有限,陈友才担心自己进去后会挤到周总理,便坚持不进去。周总理却强行将他拉进隐蔽所,自己则堵在门口。就在陈友才刚进去的瞬间,炸弹在隐蔽所附近爆炸,周围的建筑瞬间坍塌。面对感动落泪的陈友才,周总理笑着说:"红小鬼流血不流泪,我们等着让敌人流眼泪!" 这份救命之恩,陈友才永远铭记在心。他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周总理的安全,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而这个誓言,他在1937年那个血雨腥风的日子里,用生命兑现了。 1937年4月25日上午9点,一辆载着周恩来等25人的卡车从延安南门缓缓驶出。这看似平常的出行,却暗藏杀机。西安事变后,为促成国共合作,周总理需赴南京与国民党谈判红军改编问题。然而,这一重要行程已被潜伏在延安的国民党特务冯长斗出卖。 卡车行驶了约70公里,来到甘泉县劳山一带。劳山地形险要,湫沿山峡谷树木茂密,常有商人在此遭遇劫匪。陈友才感到不安,提醒司机加快速度通过前方垭口。就在卡车加速的一刻,左侧和前方约20米处突然响起密集枪声,藏在山林中的200多名土匪同时开火。 子弹直奔驾驶室而来,司机头部中弹,车胎被打爆,卡车被迫停在了敌人的伏击圈内。周总理推开车门,隐蔽在车胎下,指挥车厢内的战士迎击。敌我力量悬殊,敌人占据三面有利地形,我方战士只有手榴弹和手枪,处境极为不利。 就在这危急时刻,陈友才作出了惊人之举。当时的他头戴礼帽,身着西装,脚穿长筒马靴,在一众战士中十分显眼。敌人将他错认为周总理,将火力集中向他射击。陈友才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即模仿周总理的举止和声音,故意吸引敌人注意,同时指示其他战士护送真正的周总理从公路下方的密林突围。 敌人的子弹如雨点般袭来,陈友才腿部很快被打中,但他仍坚持战斗。直到身中6弹,他才不支倒地。敌人见这边没了动静,赶来搜查,在他口袋里发现了周总理的照片和名片,误以为已经杀死了周总理,又残忍地在他尸体上连捅了二十余刀才离开。 与此同时,周总理在几名战士的掩护下,成功突围到附近密林。驻守山上的通信班虽然通讯线路被敌人切断,但他们通过隐藏在悬崖下的备用电话线向延安总部报告了情况。毛泽东闻讯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把周总理带回来!"很快,增援部队赶到现场,与从树林中走出的周总理汇合。 这次伏击共有11名战士牺牲,而真相也在后续调查中浮出水面。原来,这伙土匪是由李青伍带领的政治土匪,1934年曾被红军改编为突击队,后被国民党策反。1937年,想要破坏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国民党右派指使李青伍在劳山设伏,刺杀周总理。 1938年,李青伍再次出现在劳山附近时,被我军警卫团和当地赤卫队全部歼灭,为陈友才等烈士报了仇。而周总理在1973年重返延安时,专程祭拜了陈友才,感慨道:"我这一生,遇到过多次危险,其中最危险的就是这一次。"
1957年,周总理在杭州楼外楼宴请来访的苏联外宾。然而,在品尝糖醋丸子时,他竟
【62评论】【19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