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车展现场,比亚迪展台前挤满西装革履的日本工程师。有人举着激光测距仪对准海豹底盘,有人掏出卷尺丈量元PLUS轴距,还有人趴在地上记录离地间隙数值,场面堪比精密仪器实验室。 这种场景已是全球车展保留节目。从日内瓦到底特律,日本车企的“皮尺部”逢比亚迪必测。三洋贸易去年豪掷3亿日元购买16款中国新能源车,拆解后却集体沉默——刀片电池的蜂窝结构、CTB车身一体化工艺,让习惯了传统制造流程的日本工程师直挠头。 日本中部经济产业局组织70家零部件企业来华取经,却发现比亚迪的杀手锏根本学不来。高度集成的电动轴系统将电机、电控、变速箱打包成模块,配合自研芯片和域控制器,生产成本比日系车低20%。这些技术藏在钢铝混合车身里,皮尺量得出尺寸,却测不透算法。 日经BP社把拆解过程做成350页图册,售价88万日元仍被抢购一空。书中特别标注:海豹的电池包与车身融合度达76%,溃缩吸能结构借鉴了太空舱设计。可惜日本车企照着图纸复刻,造出来的样车续航直接打七折。 东京街头已有2221辆比亚迪电动车穿梭,这个数字比三年前翻了10倍。当海豚车型把日产聆风逼出300万日元价格带,日系车不得不承认:丈量得了车身数据,追赶不上迭代速度。此刻大阪工厂里,比亚迪正与日野联合调试新款电动巴士,车架上赫然印着“中日联合研发”标牌。
说到中国车企里的“顶流”,比亚迪绝对算一个!别看比亚迪有10个股东,创始人兼董事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