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国军党官庞镜塘积极争取当生活委员,但是却有人写打油诗讽刺他。那么写的是什么诗,谁写的?庞镜塘最终心梗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8年9月,济南战役爆发前,时任“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庞镜塘见时局不妙,准备搭乘飞机前往台湾,然而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和副司令员李仙洲却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俺们可是有着十几万精良装备的部队,以前日本人装备好,还有飞机,俺们都没做俘虏,难道现在反而打不过只有迫击炮和步枪的土八路?你安心留下,咱哥仨这一战准能立大功。” 王耀武和李仙洲都是国军将领中的实力担当,又是庞镜塘的老乡,所以庞镜塘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便留了下来,谁知十万国军挡不住解放军的奋勇拼杀,仅8个昼夜就丢盔弃甲,让解放军把红旗插在了济南城楼上。 本来庞镜塘已经逃到了郊区,结果他长得白白胖胖,在一群面黄肌瘦的难民中显得异常扎眼,因此解放军认定他是个大官,就把他拦住盘问,结果没问几句他就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庞镜塘生在旧官僚大家庭,他的祖父是满清大官,父亲亦做过知县,家中资产丰厚,不光上海、南京和济南都有豪宅,北京亦有大宅院。 庞镜塘自幼生活优渥,天资聪颖,不光诗书字画无一不精,且学习名列前茅,于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后又转入山西大学政治系。 1925年,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庞镜塘到广州参加革命,随后担任《奋进》周刊主编,由于才华出众,被蒋介石器重,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及国民党革命军北部总指挥政治部秘书等职务。 在长期的党务工作中,庞镜塘在政治和思想上都倾向于国民党,为维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他每到一处工作,就会把捕杀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当作工作内容,而他也因此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抗战胜利后,庞镜塘被提拔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不久又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了制宪国民大会,而他也因此跻身高层,是党官中的重要人物。 在王耀武被任命为第二“绥靖”公署主任时,庞镜塘也随之成为副主任,主要负责山东党务工作,两人由于是山东老乡,私交甚厚,正因如此他才对王耀武和李仙洲的话深信不疑,谁能想到这话犹在耳畔,人却已经做了俘虏。 以庞镜塘多年党务工作的经验判定,像他这种高级党官,解放军不会随便一杀了事,在心里有底后,他反而不再惊慌失措。 1949年,庞镜塘被送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他在那里见到了王耀武和李仙洲,虽说他是被这两个人给坑了,但他认为这是命数,所以三人仍是很要好的朋友。 庞镜塘是很识时务的人,他见解放军优待俘虏,在国家物质匮乏,经济困难的时候,还给他们提供牛奶和鸡蛋,此外,像患病的战俘,也会得到很好的医治,比如黄维和杜聿明等,都是病得很重的人,结果国家为了救治他们,专门到香港给他们买昂贵的进口药品。 人心都是肉长的,再说国军将领大多都不愿意发生内战,但身居高位,又不得不听命于蒋介石,这才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现在的优待政策无疑是给他们新生,所以庞镜塘是觉悟最早,改造最积极的一个。 当然,庞镜塘的变化也和他对共产党的了解有关,在阅读了大量共产党相关书籍后,他认识到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是因为这个党有着无穷的力量。 当然,有战犯就瞧不起庞镜塘的“积极”。 有一次,庞镜塘的桌子不知被谁写着“前有石敬瑭,现有庞镜塘,现敬塘想学前敬瑭,可惜学不像”,原本性格温和的他看到这行字,竟气得大发雷霆,转而又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原来庞镜塘主动要求做生活委员,原本他是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可有人却嘲讽他是“石敬瑭”,他能不委屈吗? 后来,庞镜塘向领导报告,希望能核实被关押的200多名战犯的笔迹,自然没得到同意,而他也因此耿耿于怀了很久。 其实,当生活委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要管的事情很多,比如生产劳动和做卫生的工具,都需要清点保存不能遗失。 分发生活用品的时候,有人占便宜多拿一份,他就得把自己的那份补上,所以他为了不出错,总是亲力亲为,这样虽然辛苦但不会出错。 值日那就更麻烦了,他每天都要检查楼道、厕所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如果值日的人负责,那倒还好,万一遇到不负责的值日人员,他指出问题来,人家根本不当回事,他就只能自己动手。 不过庞镜塘这个人不爱打小报告,再加上他又以身作则,所以渐渐的大家都服他的管,而他的工作也因为干得好而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1960年,一直积极改造的庞镜塘成为了第二批特赦人员。 当时国家对特赦人员很宽容,给予他们自由选择去处的权利,原本庞镜塘的妻子在台湾,但他却选择定居沈阳并被安排在沈阳政协工作,他除了撰写了大量文史材料,还为两岸统一做了不少工作。 1977年,庞镜塘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发布会上发言时,因太过激动突发心梗去世,享年77岁。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国军党官庞镜塘积极争取当生活委员,但是却有人写打油诗讽刺他。
百年战争录
2025-04-15 10:39: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