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产能和负债上的压力,但近两年来,大全能源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并不是太好。

茂彦谈商业 2025-01-08 10:31:35

虽然没有产能和负债上的压力,但近两年来,大全能源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并不是太好。

截至1月6日收盘,大全能源股价报收23.48元/股,总市值为504亿。要知道,在2021年巅峰时期,大全能源的股价最高一度触达91.36元,跟最高点相比,大全能源如今的股价已经缩水超过七成,市值则蒸发约1400亿。

为什么资本市场不看好这个光伏的“优等生”?这背后或许跟大全能源选择的技术路线有关。

在上面的内容中提到,大全能源的主营业务是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硅料又分为棒状硅和颗粒硅两大类。

资料显示,棒状硅和颗粒硅在生产工艺上有很大区别,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有三氯氢硅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形态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其中,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出的棒状硅需要破碎成块状才能供下游使用;颗粒硅形状为球状,无需破碎即可直接使用,避免了硅料的损耗。

虽然颗粒硅在利用率上占据优势,但棒状硅由于工艺成熟,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而大全能源的高纯多晶硅产品正是棒状硅。

过去,由于技术尚未成熟,颗粒硅难以跟棒状硅相竞争,但随着颗粒硅工艺的持续精进,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颗粒硅开始逐渐被接受了。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3—2024年)》显示,随着2023年硅烷法颗粒硅产能和产量的增加,颗粒硅市场占比有所上涨,达到17.3%,棒状硅占82.7%。现在的颗粒硅跟BC电池技术有几分相似,都来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

对于大全能源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首先,大全能源自身的研发能力并不强,2024年前三季度大全能源的研发费用仅有3011万,作为一家营收超过60亿的光伏巨头来说,这样的研发费用基本聊胜于无;其次,颗粒硅的技术壁垒并不低,大全能源想要转型难度也很大。

此前,大全能源高管曾说过,“如果颗粒硅能取代西门子法棒状硅,那就是颠覆,而我们公司的价值就会变为零”。

毫无疑问,如果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转向颗粒硅,那么高管说的话确实有可能发生,作为光伏行业“优等生”,大全能源在规避市场风险、着重降低自身负债率的同时,或许也是时候该考虑一下未来了。

0 阅读:1
茂彦谈商业

茂彦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