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老山前线,我军战士顾克路被越军的炮弹炸没了下半身,目睹瞬间变成“两截”的战友,副连长孙兆群怒吼:“这个高地上的敌人,一个都不能让他跑掉,不抓俘虏,全杀光!” 1985年12月,67军199师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对老山前线一处越军据点实施突击拔点作战。这个据点位于老山主峰东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越军在此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备了充足的火力和兵力,对我军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拔掉这颗“毒牙”,199师决定组建一支突击队,执行此次任务。 消息传来,战士们群情激昂,纷纷请战。在这群热血男儿中,有一位年仅17岁的年轻战士,名叫顾克路。 顾克路,1968年出生于山东济宁,1985年入伍。他虽然年纪小,但训练刻苦,作战勇敢,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当顾克路得知自己被列入预备队员名单时,他心急如焚。“我不怕死!我要上战场!”顾克路找到连长,恳切地请求道。 连长看着眼前这个稚气未脱却又目光坚定的少年,犹豫了。“顾克路,你还年轻,这次任务太危险了……” “连长,我不怕!我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当预备队的!让我去吧!”顾克路打断连长的话,语气坚定。最终,连长被顾克路的执着和勇气所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这样,顾克路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突击队的一员。 12月2日,突击作战正式打响。凌晨时分,突击队趁着夜色悄悄摸到了越军据点前沿。随着一声令下,战斗瞬间爆发。枪炮声、喊杀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山谷。顾克路和战友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然而,越军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猛烈的火力,负隅顽抗。 战斗异常激烈,我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在枪林弹雨中,顾克路毫不畏惧,他一边冲锋,一边向敌人猛烈射击。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顾克路的右腿,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裤腿。 “顾克路,你怎么样?”身旁的战友焦急地问道。 “我没事,还能打!”顾克路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继续战斗。命运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年轻的战士。 就在他继续向前冲锋时,一枚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巨大的冲击力将顾克路掀翻在地,他的下半身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 战友们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被炸成两截的少年,就是刚刚还并肩奋勇杀敌的顾克路。“顾克路……”副连长孙兆群嘶哑着嗓子喊道,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此时,顾克路已经奄奄一息,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用双臂支撑着残躯,艰难地向越军暗堡爬去。每爬一步,他的身后都留下一条长长的血迹。战友们被顾克路的顽强意志所震撼,他们含着热泪,继续向敌人发起冲锋。终于,顾克路爬到了暗堡前。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拉响了炸药包。 “轰!” 一声巨响,越军暗堡被炸上了天。顾克路,这个年仅17岁的年轻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为突击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目睹顾克路壮烈牺牲的惨烈场景,副连长孙兆群悲痛欲绝。他怒吼道:“这个高地上的敌人,一个都不能让他跑掉,不抓俘虏,全杀光!”孙兆群,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但此刻,他内心的愤怒和悲痛却达到了顶点。他带领着突击队,向敌人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 在孙兆群的指挥下,突击队势如破竹,迅速突破了越军防线。经过25分钟的激战,突击队成功占领了越军据点,全歼守敌。然而,胜利的喜悦却被悲痛所笼罩。 此次战斗,突击队共有16名队员壮烈牺牲,其中就包括顾克路。战斗结束后,孙兆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悲痛之中。他忘不了顾克路那稚嫩的脸庞,忘不了他舍身炸敌堡的英勇壮举。他更忘不了自己对牺牲战友的承诺:照顾他们的家人。 孙兆群深知,这些牺牲的战友,都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的离去,对家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于是,孙兆群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承诺。他开始关注16位烈士的家庭情况,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他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都寄给了烈士的父母,定期给他们写信、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他还经常利用休假时间,亲自去看望烈士的父母,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干活。孙兆群的行为,让烈士的家人深受感动。 他们把孙兆群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而孙兆群也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就这样,孙兆群一坚持就是36年。36年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战友情,什么是承诺。 如今,孙兆群已经退休,但他对牺牲战友的怀念和牵挂,却从未改变。他依然会定期去看望烈士的父母,依然会给他们写信、打电话。他还积极参与各种纪念活动,向年轻一代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讲述顾克路等烈士的英勇事迹。 孙兆群常说:“顾克路他们把生命都献给了国家,我做的这点事,算得了什么?只要我活着,就会一直照顾烈士的家人,缅怀牺牲的战友。”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
1985年12月老山前线,我军战士顾克路被越军的炮弹炸没了下半身,目睹瞬间变成“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2-20 10:23: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