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女孩大学毕业,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到贫困的家乡当村干部。谁知,她带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2-19 09:25:32

2010年,一女孩大学毕业,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到贫困的家乡当村干部。谁知,她带领村民种啥啥失败,他们不再信她还指责:“一个女孩子能干啥大事。”哪料,她后来的举动,竟带领村民走向了富裕。 杨宁,一个土生土长的江门村姑娘,凭借着勤奋和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毕业后,她顺利地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过上了让村里人羡慕的“城里人”生活。然而,杨宁的内心却始终牵挂着家乡那片贫瘠的土地和那些淳朴的乡亲。 “我是从江门村走出来的孩子,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的贫困,也亲身感受到了乡亲们生活的艰辛。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为家乡做点什么。”杨宁回忆道。经过深思熟虑,杨宁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放弃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当一名村干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当时很多人都劝我不要回去,说村里条件那么差,回去就是自讨苦吃。但我心意已决,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家乡的面貌。”杨宁坚定地说道。就这样,杨宁回到了江门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回到江门村后,杨宁立刻开始着手调研,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经过一番考察,杨宁决定带领村民种植竹子。她认为,竹子生长快用途广,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和管理不善,竹子长势不好,市场价格也远低于预期,村民们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 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杨宁并没有气馁。她总结经验教训,又带领村民种植辣椒。可是在辣椒种植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由于气候条件不适合,辣椒产量低品质差再加上市场波动,村民们再次遭受了损失。 接连的失败让村民们对杨宁失去了信心,他们开始质疑她的能力,甚至有人当面指责她:“一个女孩子能干啥大事?净瞎折腾!” 面对村民的质疑和指责,杨宁感到非常沮丧和委屈。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当时真的很难过,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却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但冷静下来想想,村民们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都是靠土地吃饭赔不起。”杨宁说道。就在杨宁陷入迷茫的时候,她想起了自己当初回乡的初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于是,杨宁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江门村的实际情况。她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倾听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经过不懈努力,杨宁终于发现了紫色糯米的商机。 “江门村地处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紫米。而且紫米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价格也比普通大米高出好几倍。”杨宁分析道。为了说服村民参与种植,杨宁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耐心讲解紫米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然而,村民们对杨宁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对她的提议并不感兴趣。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杨宁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自己唯一的房子,筹集资金购买紫米种子和肥料,并承诺免费提供给村民。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我,说我疯了。但我心里清楚,只有我先做出表率,村民们才有可能跟着我一起干。”杨宁说道。杨宁的举动终于打动了村民,60多户村民最终同意参与种植紫米项目。 在杨宁的带领下,江门村的紫米种植项目正式启动。杨宁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她的精心管理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紫米种植获得了丰收。 “第一年种植紫米,我们每亩地收入就达到了3000多元,是种植普通水稻的好几倍。”杨宁兴奋地说道。紫米的丰收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他们对杨宁刮目相看。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杨宁意识到,要想让紫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于是,杨宁带领村民成立了江门村紫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江门紫米”商标。 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解决了村民们种植和销售的后顾之忧。在杨宁的努力下,江门村的紫米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2020年,杨宁被选为江门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村民继续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除了紫米种植,杨宁还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在她的带领下,江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1000多元提高到2020年的8000多元; 3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村里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杨宁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站在领奖台上,杨宁感慨万千:“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所有江门村村民,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杨宁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她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感动了无数人。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

0 阅读:1
鲁滨逊每日日记

鲁滨逊每日日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