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27日至28日,2000多名学生顶风冒雨,一路步行至国民政府进行请愿,他们情绪激动,在愤怒之中甚至对外交部部长王正廷动了手,不仅殴打了他,还破坏了他的办公室,在此过程中,蔡元培和陈铭枢出来与学生们见面,却同样遭到了学生的殴打。
(信息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2018.8.7“九一八”事变后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1931,学生怒吼东北沦陷,消息像炸雷一样在全国炸开,短短几个月,大好河山拱手让人!
更憋屈的是,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简直让人怀疑他们到底是不是中国人。
事情得从1931年9月18日说起,日本关东军炸了柳条湖一段铁路,反咬一口说是中国军队干的,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这借口烂得跟筛子一样,居然也能糊弄过去,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国民政府竟然选择了不抵抗!
结果,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丢了!蒋委员长此时正忙着在江西“围剿”红军,他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现在看来,简直是笑话。
事态紧急,老蒋也只能灰溜溜地从江西跑回南京,商量对策,这所谓的对策,就是寄希望于国联。
国际联盟介入了,呼吁中日两国军队都撤回来,咱们自然同意,可日本人根本不鸟他们,国联给日本发了个最后警告,说必须在11月6号之前把兵撤回来。
结果日本人还是该干嘛干嘛,国联的决议就跟废纸一样,老蒋一看这情况不对,赶紧要求国联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可那些列强,美国、英国、苏联,一个个都在看戏,没一个真心想帮忙的,苏联嘴上表示支持,但实际行动上并不配合,美国一开始就表现得很不关心,国内民众的怒火已经烧到了顶点。
各大城市,南京、上海、北京,到处都在开抗日救国大会,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呼吁政府向日本宣战,停止两国间的经济交流。
工人们也行动起来了,上海码头工人、日制砂厂的工人纷纷罢工,抗议政府的软弱无能。
各种抗日团体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抗日救国会、救国义勇军,名字一个比一个响亮。
相比之下,国民政府的反应就慢了半拍,青年学生们看不下去了,他们开始上街游行,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和平抗议似乎没引起注意,政府依旧装作没听见,关键时刻,不发声就等同于放弃抵抗,学生们决定直接去南京请愿。
9月底,两千多学生冒着大雨跑到国民政府门口,怒火冲天的学生们甚至冲进了外交部,把部长王正廷的办公室给砸了。
北京大学的学生也组团跑到南京街头示威,结果反被警察抓了,这一下事情闹得更大了。
11月底,又有两万多学生涌入南京,要求老蒋“北上抗日”,老蒋迫于压力,写了保证书,还信誓旦旦地说三年内收不回失地就提头来见。
结果第二天就翻脸不认账,继续推行他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2月初,学生运动达到了高潮,国民政府提议将锦州划为“中立区”,这看起来像是打算把东北完全让给日本人。
学生们忍无可忍,再次组织大规模的请愿示威,北京大学、北平工学院等学校的学生组成了南下示威团,浩浩荡荡地向南京进发。
示威团的领导机构是“代表团”,由各校学生代表组成,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他们写了《致全国人民信》和《进军南方宣言》,语气很坚定:如果政府不能为老百姓着想,不能把侵略者赶走,那就得推翻它!
12月3日,示威团抵达南京,国民政府吓得够呛,又是派人“迎接”,又是扣押宣传材料,还抓了印刷厂的负责人,但这都挡不住学生们的怒火。
12月5日,一些北京大学生在南京上街游行,不幸遭遇了警方的严厉管控,导致一百多位学生被拘留,三十多人受伤,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五”事件。
“一二·五”事件点燃了全国学生的怒火,上海、杭州、徐州、济南、广州……各地的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他们声援北平学生,抗议国民政府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