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边防战士魏德友回山东老家相亲,一时间上门相亲的女孩排成长队,可他不紧

麒阁史观 2024-12-12 15:19:06

1964年,边防战士魏德友回山东老家相亲,一时间上门相亲的女孩排成长队,可他不紧不慢放出话去:跟我结婚可以,只需答应1个条件!   1964年魏德友回家休假,除了陪爸妈,还得解决一个大事儿,那就是找对象,他条件好,在部队锻炼得身姿挺拔,在老家很吃香,相亲的姑娘排着队,魏德友心里清楚,守边的生活挺不容易的,不想因此影响到人家姑娘。   他开门见山地说,要结婚的话,得跟我去新疆,这条件劝退了许多姑娘,但是还真有个不怕苦的姑娘,名叫刘京好。   她家境普通,但眼神坚定,对魏德友的爱慕和信任,让她有勇气面对未知的新疆生活,两人火速领了证,婚礼办得挺简单,双方父母既高兴又有点不舍,魏德友在洞房花烛夜说,等个两三年,他就带妻子回老家山东,这个承诺,让刘京好对未来有了些许期待。   刘京好对新疆的认知几乎为零,她对边疆生活毫无概念,更没料到,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初到新疆,刘京好傻眼了,戈壁滩的荒凉超出了她的想象,风沙肆虐,房屋简陋,食物单调,简直是“生存模式”,她泪眼婆娑,一心想回山东,魏德友既疼又没办法,只能一遍遍许诺说三四年后一定带她回去。   为了安家,他们和战友们从零开始,一把镰刀,一把锄头,搭建地窝子,他们的第一个家,用木头、草皮和泥巴垒成。   白天魏德友和他的战友们辛勤开垦土地、走巡逻线,夜晚他们在这简陋的小屋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魏德友负责看守的是173号界碑的管控区域,要守护边疆,先得扎根,建起自己的家,魏德友常说:“有小家才有大家,我们建好小家,就能安心守边疆!”   转眼间三四年时间过去了,魏德友却一直没提退役的事情,边防吃紧,人手不足,他作为优秀士兵,屡次立功,责任也越来越重,刘京好也从最初的抱怨,逐渐理解并支持丈夫的选择,她没再提回山东的事,默默地帮丈夫收拾行李,心里默默祝愿他巡逻时能平安无事。   新疆的太阳毒辣,风沙也大,巡逻一趟下来,人就像从土里挖出来的一样,喝水也是个难题,更别说吃食了,蔬菜水果是稀罕物,酱油醋更是奢侈品。   过年过节,别人家大鱼大肉,他们夫妻俩的“加餐”也就是多吃几颗糖,这样的日子,一般人一天都待不下去,可他们一待就是五十多年。   魏德友常年巡边,每年走3000多公里,这么一算,几十年下来,他总共走了20多万公里,这个距离差不多能绕地球跑五圈呢。   这地方的山山水水,他差不多都走了个遍,他对边境上的每一棵树、每一片草都十分熟悉,这可不是简单的散步,而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跋涉。   戈壁滩上,天气变化无常,迷路、遇到野兽、遭遇沙尘暴都是家常便饭,刘京好也渐渐适应了戈壁滩的生活,她不仅学会了简单的巡逻技能,还在魏德友身体不适的时候,独自顶替他完成巡逻任务。   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在偏远荒凉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上,魏德友夫妇的小屋宛如沙漠中的一束光芒,他们为迷路的旅人、流浪的牧民提供帮助,甚至协助边防部队抓捕过跨境的偷猎者。   他们的故事在当地传开了,人们佩服他们的坚守,尤其是刘京好,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数十年如一日地支持着丈夫,这不仅仅是爱情的力量,更是一种对家国、对责任的坚守。   魏德友家门口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早上,他都会挂起那面鲜亮的五星红旗,这面旗帜,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格外醒目,也象征着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2019年这位老兵因出色表现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还荣获了“最美奋斗者”的荣誉,中央给了他“七一勋章”的荣誉,这些荣誉,是对魏德友夫妇几十年坚守的肯定,也是对他们默默奉献的致敬。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沙洗礼中,他们的爱情和对祖国的忠诚,如同戈壁滩上的五星红旗,永远鲜艳,永远飘扬。

0 阅读:39
麒阁史观

麒阁史观

史明如镜,照亮现实,亦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