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副部级央企,如何判断自己有进步空间? 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一般都是22岁或者23岁毕业,进入副部级央企之后,无论有无关系,都是要有一年的见习期。至少得工作满3年才能提副科,当然能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就提副科的人,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清北毕业的,并且能力特别出众的;另一种就是流水的关系户。 因此,在工作三五年后依然没能晋升到副科级,也并不意味着在央企仕途的彻底终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在32岁之前结局副科级,就还有持续向上进步的空间的。 由于很多央企成立时间较早,拥有很多年的历史,大学毕业生是一茬一茬地进,导致内部出现了中青年人才堰塞湖。很多后备青年干部,没办法一步到位,直接给安排担任副科级实职领导职务。这个时候,挂职的优越性就凸显了。比如某业务科室,标配科长1名、副科长2名,而这些科长、副科长又正值当打之年,短时间内无法晋升,更不可能退休,故不能将领导岗位给腾出来。但是那些后起之秀又等着被提拔晋升,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他们先提拔为挂职干部,比如挂职技术科副科长。实职干部有严格的职数要求,而挂职干部则没有人数限制。这样一来,既快速提拔了青年干部,又合理规避了干部职数超编的问题。 在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后,一定要想办法在35岁之前解决正科级的级别,不一定得是正科级实职,也可以是享受正科级待遇的非领导职务。倘若能在35岁之前顺利走上正科级领导岗位,那么只要不犯大的过错,不去碰廉洁自律的红线,就会有很大的概率继续向上进步。 在副部级央企,科级干部属于基层小吏,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央企干部,至少得做到副处级的管理岗位。升任正科级领导职务以后,最好能在5年之内,也就是40岁之前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以跻身副部级央企中层干部序列。倘若能在45岁之前,再进一步,成为正处级实职干部,那么在副部级央企的仕途就还有较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按照这个轨迹,在50岁之前升任副部级央企二级版块副职,即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副总经理或二级子公司党政副职,成为行政级别比照副厅级的高级管理人员,那就还能向更高的职务台阶发起冲锋。一旦成为副部级央企集团党委直接管理的副厅级干部,不仅有一定的机会在退休前成为中管干部,还能直接转任地方政府副厅级公务员领导职务。 与上述晋升历程相反的是,如若一个副部级央企职工,在35岁没有走上正科级领导岗位,那么这一辈子大概率就是普通科员到头了,竞争就是这么激烈和残酷。
在副部级央企,如何判断自己有进步空间? 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一般都是22岁
柳纬随心趣事
2024-12-06 10:05:03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