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这个时间睡,竟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真探社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和福祉面临着多重挑战。日常习惯如夜班工作、深夜不眠以及频繁的时差调整,已显著干扰了我们的生理节律。研究表明,这种节律的紊乱正在加剧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每年导致约1860万人失去生命。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每日在特定时段入睡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何时入睡最为理想呢? 早睡和晚睡都不行,这个点睡觉对心脏最好! 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时间段,晚上22点前上床睡觉会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24%;如果选择在23点至23点59分之间入睡,风险增加12%;而零点或之后入睡,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提高25%。 换句话说,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呈现出一种“U”形关联:过早或过晚入睡都会提升患病风险,其中,午夜(12点)及之后入睡的风险最高。因此,晚上10点到11点被认为是“更理想的入睡时段”。 熬夜不睡会对身体造成这些影响 1. 记忆力下降 夜间持续兴奋的交感神经使得熬夜者在白天显得精神萎靡、头脑昏沉,并伴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以及反应迟缓等现象。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神经衰弱和失眠等一系列问题。 2. 心脏病风险 长期保持昼夜颠倒生活习惯的人,不仅会导致性情变差,还会妨碍内脏器官的正常调节,从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3. 肠胃危机 人类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每2至3天便会完成一次更新,这一过程主要在夜间进行。如果在夜间进食,胃肠道将无法得到应有的休息,进而干扰其自我修复机制。夜间摄入的食物在胃中长时间滞留,会刺激胃液过度分泌,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胃黏膜的损伤,导致糜烂乃至溃疡的形成。 4. 皮肤受损 晚上10至11点间,皮肤步入其自我修护阶段,若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失衡,进而引发皮肤干燥、失去弹性、色泽暗沉,以及暗疮、粉刺、黑斑等多种肌肤问题。 5. 免疫力下降 长期处于熬夜、疲惫及精神萎靡的状态,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得感冒、过敏等疾病不期然地找上门来。 想拥有最佳睡眠质量,学会这3个方法 1. 保持固定的生物钟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我们应当每天设定一个固定的睡眠时间,例如每晚10点,这样我们的身体会逐渐习惯于这一时间点。务必牢记维持这一作息节奏,即便到了周末也不例外,避免周末贪睡而工作日又早起上班,以免打乱生物钟,导致失眠问题难以解决。即使偶尔需要加班,我们也应坚持这一原则,无论多晚入睡,都要在固定时间起床,以确保我们的生物钟保持稳定。 2. 每天坚持适当运动 养成运动的习惯十分有益,尤其是适度运动,对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及维护“三高”水平大有裨益。不过,请大家切记,应避免在临睡前进行运动,最好是在睡前三小时完成锻炼。否则,全身会因处于兴奋状态而难以入眠。 3. 睡前做放松的事情 放松的方式远不止于打游戏或刷手机,我们还可以选择享受一个热水浴,或是沉浸在书海中。这些活动有助于舒缓身心,为良好的睡眠创造条件。
【每天这个时间睡,竟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真探社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和
绍元看健康
2024-11-28 09:33:08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