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让所有的美国导弹都哑火!”陈德明猛地站起身,眼神如炬,掷地有声的宣言在实验室里回荡,震得所有人都愣住了。 (信源:人民网2016年7月25日,关于年时代先锋:反导尖兵陈德明) 他不过是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却有着远超年龄的自信和野心,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让全世界为之震颤的未来。 这片戈壁滩,埋葬了他的眼泪,也见证了他的辉煌,1990年,陈德明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坐上了去西北的绿皮火车。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看起来平凡无奇的年轻人,未来会成为中国反导事业的领军人物。但彼时的陈德明,心里装着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西北意味着荒凉,意味着远离家乡的繁华和温暖,一出车厢,他就被漫天的黄沙和刺骨的寒风包围了。 放眼望去,戈壁滩一望无际,基地里的建筑也显得格外简陋,陈德明心里不禁打起了鼓,从“小白”到专家:他把所有的苦都咽进了肚子里 初入基地的陈德明,对很多专业术语都一知半解,领导让他计算“发射窗口”,他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能丢人!”陈德明暗暗下定决心,他钻进书堆里,一心扑在专业知识上,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遇到不懂的就直接问,向基地里的老专家虚心求教,陈德明的一个月努力没有白费,他不仅独自完成了任务,还把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写成了一篇文章。 坚持韧劲让他在科研这条路上越走越远,21世纪初,我国开始进行反导技术的实验验证。 陈德明成了专家组的一员,负责项目的研发,2010年初,西北某基地,一枚拦截导弹腾空而起,划破了戈壁滩上空的宁静。 几分钟后目标靶弹被精准命中,监控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鼓掌、欢呼,声音此起彼伏,我们成功了,那一刻所有的累和压力都消失了,心里只剩下胜利的快乐和自豪。 而陈德明这个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的汉子,也忍不住眼眶湿润,他知道这声巨响,是拦截导弹的轰鸣,更是中国反导技术突破的号角! 反导试验成功了,但这并没让陈德明止步不前,他知道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反导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 2013年陈德明提出“一弹击破多个目标”的设想,大胆的想法,马上让一些专家提出了质疑,这事儿风险太高,成功的几率很小。 陈德明没有退缩,他知道做科研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他带着团队不分昼夜地攻克技术难题,一次次地做模拟练习,绝不放过任何细节。 “嘭!”一声巨响后,多个目标靶弹同时被击毁,监控室里,大家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一次连一向沉稳的陈德明,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泪水中有成功的快乐,有压力释放后的轻松,也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心,从一个懵懂少年,到反导领域的领军人物,陈德明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就像戈壁滩上的胡杨树,深深扎根在荒凉之地,用坚韧和毅力撑起了一片科技强军的天地,他知道反导技术的研发,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祖国的安全筑起更加坚固的盾牌!
“我要让所有的美国导弹都哑火!”陈德明猛地站起身,眼神如炬,掷地有声的宣言在实验
事友看过
2024-10-18 12:00:31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