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何在?十年牢狱,换来的是骨肉相残。上海男子出狱后,做的第一件事,竟是送一直照顾他的七妹入狱,是什么深仇大恨,让他对唯一探望他的亲人痛下杀手? (信源:千里眼2024年4月3日,关于哥哥入狱十年,妹妹风雨无阻照顾周全,出狱后竟上演农夫与蛇) 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里,灯光背后藏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陈碧荣的故事,就是这城市喧嚣中一个令人唏嘘的注脚。 他的人生曾一度顺风顺水,却因一次错误的抉择跌入谷底,而将他推向深渊的,竟是他最亲近的妹妹。 陈碧荣和陈金娣从小在上海的老弄堂里一起长大,兄妹七人,他们俩年纪相仿,感情最好,几乎形影不离。 童年时期有限的糖果、为数不多的玩具,他们都会彼此分享,建立起深厚的兄妹情谊,谁曾想到多年之后,这份亲情竟会经受如此残酷的考验。 2008年陈碧荣出了事,被判了14年牢,他45岁正值壮年,打击让他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妻子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迅速与他离婚,带着年幼的儿子远走他乡。 生活的重担、法律的制裁,一重重压在陈碧荣身上,让他几乎喘不过气,父母年迈,其他兄弟姐妹也各有各的生活,探监的重担,落在了妹妹陈金娣的肩上。 高墙之内的陈碧荣几乎与世隔绝,只有陈金娣每月一次的探视,成为他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她带来的衣物、食物和零花钱,以及嘘寒问暖的关怀,让陈碧荣感受到一丝慰藉。 也让他对妹妹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他以为在这风雨飘摇之际,至少还有亲情可以依靠,2009年妹妹去探监时,告诉陈碧荣,家里的老房子在黄埔区老太平弄,很快要拆迁了。 按照政策陈碧荣能拿到15万元的补偿,在铁窗之内,这笔钱对陈碧荣来说是一笔巨款,让他对未来燃起了一丝希望。 因为要在监狱里服刑,所以委托妹妹帮他全权处理动迁的事,他甚至表示,考虑到妹妹多年来对自己的照顾,出狱后只需要三五万安家费即可,其余的钱都给妹妹。 信任在当时看来是如此的自然而然,却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实际上老房子的动迁补偿款远不止15万。 老房子分成了两个户口,还办了两个产权证,一层归两个哥哥和大姐一家所有,二层则由父母、陈金娣一家、二姐陈宝娣一家以及陈碧荣一家共同拥有。 二层对应的动迁补偿款高达293万元,2009年2月,陈家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分补偿款,决定购买四套动迁房,剩余的165万现金按户分配。 陈金娣和她儿子分到了两套两居室的房子和16万元现金,二姐陈宝娣和她儿子拿到了一套两居室和42万元现金,父母也分到了一套两居室和17万元现金,陈碧荣得到了71万元的现金补偿。 这份《家庭会议纪要》,经所有在场人员签字确认,具有法律效力,这一切陈碧荣毫不知情,2011年,陈碧荣因为表现不错,提前四年出狱了。 那时候的他已经55岁了,十年的牢狱生活,让他耗尽了青春和精力,他身无分文,只能暂住在老父亲家。 在那里他偶然发现了那份尘封已久的《家庭会议纪要》,数字就像晴天炸了个雷,把他震得头都蒙了。 和他爸聊天后,慢慢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陈金娣一直以自己是陈碧荣监护人为由,阻止其他家人探视,编造各种谎言,欺骗家人和陈碧荣。 她甚至以陈碧荣需要钱减刑为由,多次向父母和兄弟姐妹索要钱财,而陈碧荣患糖尿病期间,陈金娣更是变本加厉,利用哥哥的病情大肆敛财。 曾无比信任的妹妹,竟处心积虑地欺骗自己,侵吞属于自己的财产,十年牢狱之灾,妻离子散的痛苦,都比不上此刻的锥心之痛。 内心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但陈碧荣依然心存一丝希望,他找到陈金娣,希望她能够归还20万,用于弥补自己对儿子的亏欠。 但陈金娣坚决拒绝了,她说这是她这辈子唯一一次,能拿到这么多钱的机会,这番话,底击碎了最后一丝幻想,他意识到,在金钱面前,亲情已经变得一文不值。 实在是没办法了,他只能把陈金娣告上了法院,,陈金娣百般抵赖,甚至在法庭上打起了“亲情牌”,将自己比作“农夫与蛇”中的农夫,将陈碧荣比作忘恩负义的蛇。 不过这些都无法遮掩她骨子里的贪婪,法院裁定陈金娣要还给陈碧荣71万元,判决生效后,陈金娣却玩起了失踪。 她提前将名下房产过户给儿子,并将另一套房产低价出售,套现85万元,她还清空了所有银行账户,销声匿迹。 法院也没办法,只能对她采取强制措施,心寒的是在她逃亡期间,老父亲病重,弥留之际希望能见小女儿最后一面,陈金娣却没有露面。 她生日那天,从浙江回到上海,结果被警察抓了个正着,这已经是两年后的事了,她依然拒不还钱,被判处一年徒刑。 金钱成为了撕裂亲情的利刃,将原本亲密无间的兄妹,推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法院的判决,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却无法弥补陈碧荣内心的创伤。
亲情何在?十年牢狱,换来的是骨肉相残。上海男子出狱后,做的第一件事,竟是送一直照
事友看过
2024-10-19 15:01: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