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相声演员刘伟不顾师父反对,坚决要移民出国,马季大怒:“国外谁认识你!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0-03 19:23:20

1988年,相声演员刘伟不顾师父反对,坚决要移民出国,马季大怒:“国外谁认识你!”,刘伟却说:“以我的名气,在国外照样吃香。” 20世纪80年代,相声界涌现出两位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刘伟和冯巩。他们的故事,从1979年开始。 那一年,年仅17岁的刘伟和冯巩开始登上舞台,成为搭档。他们虽然年轻,但天赋异禀,表演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很快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一位相声大师马季先生慧眼识珠,觉得这两个年轻人前途无量,于是收他们为徒,悉心教导。 马季师父对两位弟子严格要求,刘伟和冯巩也十分刻苦,日以继夜地练习,磨合默契。为了丰富相声题材,他们甚至跑到市井街头,观察老百姓的生活和语言,汲取灵感。马季常对他们说:"相声演员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这样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刘伟和冯巩铭记在心。 在马季师父的引荐下,刘伟和冯巩进入了中央广播说唱团。说唱团云集了一批德艺双馨的相声名家,是当时全国最高水平的相声团体。能在这里演出,对年轻的刘伟和冯巩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也意味着更广阔的舞台。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创新能力,刘伟和冯巩很快在说唱团脱颖而出。 在马季师父的悉心指点下,他们接连创作并演出了《虎年说虎》《巧对影联》《五官争功》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构思新颖,笑料百出,充满机智幽默,深受观众喜爱。 从1986年起的几年里,刘伟和冯巩的人气达到顶峰。他们连续多年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把欢乐带到千家万户。 要知道,能上春晚,那可是所有相声演员梦寐以求的殊荣。他们的相声录音带风靡大江南北,几乎家喻户晓。刘伟和冯巩也从籍籍无名的青年演员,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相声新星。 随着名气大涨,这对相声搭档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据说在当时,他们一场演出的酬劳就超过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 短短几年,他们就跻身"万元户"的行列。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可是了不起的称号,能让无数人艳羡。 然而,正当刘伟和冯巩的事业如日中天,前途一片光明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1988年,刘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要出国移民。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刘伟和冯巩的命运轨迹。 1988年,对刘伟和冯巩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就在这一年,一向配合默契的两人,出现了意见分歧。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那一年,刘伟有幸参加了一次出国演出。在国外的一段时间,刘伟大开眼界,深受西方文化的吸引。 同时,丰厚的演出收入也让他尝到了甜头。从此,刘伟对出国生活念念不忘,产生了移民的想法。 当刘伟把这个想法告诉师父马季和搭档冯巩时,两人都大吃一惊。马季师父根本不赞成刘伟的决定。 在他看来,刘伟和冯巩在国内的相声事业正蒸蒸日上,前景无限,完全没有必要冒险出国。 马季语重心长地劝导刘伟说:"你在国内好不容易打下了天下,在观众中有了名气,怎么能说走就走呢?在国外,谁还认识你啊!" 然而,刘伟似乎并不认同师父的观点。他信心满满地回应道:"师父您多虑了。以我现在的名气和实力,到了国外,一样能吃香的!再说,出国深造也是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对相声事业有好处嘛。" 马季见刘伟执意要走,怒不可遏。 他当即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是铁了心要走,就永远不要再回来!我不会再把你当徒弟!" 刘伟闻言也很震惊,没想到师父会如此生气。但他还是咬定了自己的决心,不愿意改变主意。 而冯巩作为多年的搭档,他听到刘伟要出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正值事业上升期,这时候说散就散,怎么说得过去?冯巩千方百计劝刘伟打消念头,但刘伟的决心似乎无法动摇。眼看劝说无望,冯巩也只能黯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刘伟临走前,冯巩含泪送别,嘱咐他在国外要保重身体。 刘伟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说:"放心吧老冯,咱们兄弟不是一日之交。等我在国外发展好了,说不定还能接你出去呢!" 冯巩苦笑着点点头,心里却不知道该相信还是不该相信。 刘伟走后,冯巩一时间感到非常茫然。 他们多年的默契配合,就这样说散就散了。但是,作为一个相声演员,舞台就是他的生命。 再难过,该演出还是要演出。冯巩咬咬牙,决定重新物色搭档。 功夫不负有心人,冯巩很快就结识了另一位相声演员牛群。两人不但默契十足,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很合拍。他们迅速组成了新搭档,开始了新的征程。 让冯巩欣慰的是,他和牛群的相声《生日祝词》在1989年的春晚上一炮打响,博得观众喝彩。这对新组合的名字也随之响遍大江南北。 冯巩没有被搭档的离去击倒,而是带着新的希望,继续在相声道路上前行。 他的韧性和毅力,令人钦佩。而刘伟那边的境况如何,或许就要等到若干年后才能揭晓了。

0 阅读:219

评论列表

侦缉队贾贵

侦缉队贾贵

2
2024-10-03 19:56

刘伟和韩兰成的我和我的爸爸经典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