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又被一群“傻里傻气”的工程师给堵肺管子了。
前几天公司拆了一台国产接近60万的纯电大型SUV做对标分析,对标中发现国产的电池包高压部件连接位置都是完全暴露的,而我们的电池设计都采用非常昂贵的材料在这些位置专门做了绝缘保护,专业名词叫防指触设计。
我在看纸面数据的时候就问,这玩意儿谁TM会摸到电池包里面去啊。工程师翻了翻说还真有,201X年在美国XXX工厂试验检修人员误触导致电弧伤害,导致了人员烧伤和头发和脸的烧黑。
我说,那加强操作工培训可以吗?人家说:人为失误无法避免应当考虑在内,这是通用S级issue策略,我们必须实施。
通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政策,就是全球工厂和研发基地出现人身安全类的事故,要全球通报,包括所有合资公司。然后还有至少要问五个为什么,然后举一反三。和人身安全相关的工程事故,包括对客户、工程师、操作人员以及供应商,会触发S级标签,解决方案的审批需要美方高管批准。
在通用北美,每个工程人员的内网系统以及手机上的公司app,都有一个内部检举的系统,公司还会定期组织随手拍和随时检举,目的是鼓励员工举报和人身安全相关的现场问题和工作问题。
最夸张的一点是,比如说你发现现有设计涉及到人身安全,提出要更改,然后你的主管以更改预算超标,现有设计的发生概率较低拒绝了你的更改,原则上来说美国员工可能会报警,所以通用汽车有这个内部监察机制
这种像故事会和意林文章的事情,是源自 通用汽车迈锐宝油管设计缺陷索赔案。
1999年,一位驾驶1979款雪佛兰迈锐宝的美国女士发生了车祸,导致油箱爆炸。事故发生原因是一位醉酒司机驾车撞击了迈锐宝车尾。事故造成同车6人,包括4名儿童严重烧伤。
车主安德森起诉通用汽车,索赔49亿美元,证据之一,是来自通用汽车内部的一份1973年报告,报告指出,油箱设计合法但存在安全风险,碰撞后存在一定概率起火爆炸。重新设计需要花费8.59美元,而考虑到受伤和死亡的和解相关费用,均摊到单车上只需要2.4美元。
这份报告的出现让陪审团形成了一边倒的意见,适用美国惩罚性赔款机制,裁定通用汽车需赔偿49亿美元。
在关联诉讼中,这份报告的作者及其主管以及通用汽车负责该领域开发的主管也都到庭作证,并被起诉或被威胁起诉相关罪名。
事实上,通用汽车多次辩称,这份所谓的价值报告是一位普通工程师不专业的内部计算,这份报告只是与他的主管讨论过,主管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更高级别的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以及其他所有人都没有见过这份报告。但是法庭并未采信。
49亿美元在那个年代相当于通用汽车全年利润的70%以上,后续还有一系列诉讼,最后和解金额未知。
但是,自这起事件之后,通用汽车发布了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DFMEA手册,并将DFMEA纳入到所有产品研发全过程之中。其中特别指出:工程人员应对关键设计的严重度、可探测度和发生频度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分的乘积作为风险系数。严重度的评级基准是对人身安全的评价。对于所有威胁人身安全的条目和风险系数乘积达到一定水平的条目,需要进行更加审慎的评估,并留下每次评语的记录。这种评估至少要进行6次,分别涵盖了设计之初、设计起始、设计冻结、第一轮试验后、量产定型试验后、量产后6个阶段,并在未来工程变更中不断被更新。此外,还有至少3个阶段的审核,在技术评审阶段,对top5的条目进行强制的总工审核,并有签字页。
这个要求,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从12年前,开始兼职负责动力系统的工程质量体系,也做了6年的DFMEA审核员,专门去北美做了DFMEA培训交流。现在很多年轻的工程师向我抱怨,为什么要在这里写评审记录,还要准确时间,还要记录与会人员以及他们的领域,还有出席率和覆盖率要求,还要留档啥的,太麻烦了。
我和ta说:汽车产品,尤其是我们驱动系统,每一个离谱规定的背后,必有一道血痕。
从15年前,我开博客开始,我就呼吁中国,特别是汽车产业,应当建立惩罚性赔款机制。直到今天,看到这个价格战内卷的时代这个行业发生的事情,我才意识到,有一些鲜血,是时代进步必须要献祭的贡品。
#大v聊车#
colourfulimage
造车新势力需要学习,特别是华为,现在就是处于外行造车阶段
故郷原风景
有人说了这个在国内暂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