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创新纪录, 当前和历史排放的分布极不均衡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报告》,从2021年到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达到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的新纪录。除交通运输外,所有行业的排放量都从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的排放量下降中完全反弹,目前已超过2019年的水平。 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总体增加的主要原因,约占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二。甲烷、氧化亚氮和氟化气体的排放具有较高的全球变暖潜能值,约占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它们的排放量正在迅速增加。2022年,氟化气体排放量增长5.5%,其次是氧化亚氮增长1.8%,氧化亚氮增长0.9%。 根据早期预测,2022年全球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净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稳定。在所考虑的所有气体中,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趋势方面,LULUCF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清除仍然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 二十国集团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2年也增长了1.2%。然而,各成员国的趋势差别很大,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增加,但巴西、欧洲联盟和俄罗斯减少。20国集团目前的总排放量占全球的76%。 2022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出现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煤炭、石油和可再生电力供应的增长——而在能源危机和俄乌战争之后,天然气消费下降了3%。总体而言,2022年的净电力需求增长主要由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来满足,这得益于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创纪录增长。尽管如此,在世界大多数地区,对化石燃料开采和使用的投资仍在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仍计划在2030年生产两倍以上的化石燃料。 各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差异很大。世界平均水平是人均排放6.5吨二氧化碳当量,而俄罗斯和美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印度的排放量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巴西、欧盟和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排放量相当相似,略低于20国集团的平均水平。二十国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平均为7.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而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以消费为基础的排放的不平等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也存在。全球收入最高的10%人口占排放量的近一半(48%),他们三分之二生活在发达国家。世界底层50%的人口只贡献了总排放量的12%。 各国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历史排放量和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也有很大差异。近80%的历史累积化石和LULUCF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G20国家,其中美国、中国和欧盟的贡献最大,而最不发达国家的贡献为4%。美国占目前世界人口的4%,但在1850年至2021年期间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为17%,其中包括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的影响。相比之下,印度占世界人口的18%,但迄今为止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仅为5%。#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剧烈反弹# #二氧化碳排放# #气候变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创新纪录,当前和历史排放的
非凡的能源
2023-11-24 06:45: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