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费市场发现一个趋势,消费者“大件不买”,“小件随便买”。 这里的大件倒不

灵松谈社会 2023-04-28 10:21:26

最近消费市场发现一个趋势,消费者“大件不买”,“小件随便买”。 这里的大件倒不是价格绝对地高,而是溢价很高的,超出年轻人支付范围的东西。 比如虚高的化妆品,比如某些轻奢服饰之类,比如某些雪糕点心刺客。 这些东西的特点是利用营销手法卖出商品高溢价。 最近他们业绩很不好,尤其是他们目标客群,年轻人越来越不买单。 反而是一些溢价不高、价值明确的商品销量上来了。 就说奶茶,几十块钱的那种奶茶抛去成本,很大一部分是给年轻人提供社交货币,提供情绪价值。 解渴只是一部分,发朋友圈可能更重要。 最近可不是了,好吃好喝最重要,几块十几块奶茶销售反而没那么惨。 旅游也很有意思,最近不是流行“特种兵”式旅游么,相比前几年各种网红酒店餐厅打卡,还要装作一副每天衣食无忧的样子。 现在流行的旅游是:有明确目标,去,消费,回。 之前按照小某书攻略住个酒店的钱,特种兵式旅游可能出去玩2趟。 及时行乐的态度没变,变的是“行什么乐”。 所谓及时行乐,指的是购买的策略,能今天买就不会拖到下周,能马上享受就不会拖到年底。 这背后是人性的问题,同样的条件下(收入,储蓄,时间),绝大多数人会选择马上买。 所以才出现了当时各种针对年轻人的贷款产品,让消费不起的人提前消费。 也有很多数据显示年轻人在“报复性攒钱”。 及时行乐和报复性攒钱其实也不矛盾。 报复性攒钱,相比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是一个相对短期的现象,和经济周期有关。 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都攒钱。 我们看到的“报复”二字,也还是来自于前几年超前消费的市场环境,新消费忽悠的好像不消费xxx人生就不完整、没意义一样。 很多年轻人超前消费过多。 经济不好本来就需要攒钱,这批年轻人就需要更努力攒钱,才有了“报复性”攒钱。 一个月收入5000,之前可能一分不剩,现在存下2000,花3000,就买有性价比的,或者“小确幸”式商品,这不矛盾的。 至于未来,及时行乐这个消费人性盒子被打开,很难停下来的,只不过是什么经济条件下消费对应的商品。 经济条件不好预测,但有一件事情非常确定。 这一波年轻人经过过去6~7年这个消费周期,消费智商水平显著提高。 用了xx口红也没升职加薪,穿了xx球鞋并没有收入提高,喝杯奶茶治愈不了什么长期压力,一块点心改变不了人生。。。。 再想收割他们,会难很多。

0 阅读:14
灵松谈社会

灵松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