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8岁,住在县城一个普通小区里。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
家里就我和上初中的女儿两个人。日子过得不算差,但总有些事,憋在心里难受,又不知道跟谁说。
前几天,老家一个亲戚办喜事,得随礼。我算了算手里的钱,还差两百块。其实也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偏偏那几天手头紧,连这点钱都凑不出来。
犹豫了半天,还是硬着头皮敲了隔壁邻居的门。
邻居是个挺爽快的人,一听我说要借钱,二话不说就掏了两百块给我,还说:“有事随时说话,别客气。”话是这么说,可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知道人家是好意,可我自己忍不住想:他会不会觉得我连两百块都要借?是不是在心里笑话我?
这种尴尬,没经历过的人可能不懂。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那种明明不想麻烦别人,却又不得不低头的滋味。
还有件事更让人烦。小区里偶尔会遇到一些男的,说话总是没轻没重。有时候在楼道里碰见,或者去小卖部买东西,总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些让人不舒服的话。
比如,“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吧,要不要找个伴?”或者“晚上一个人睡不冷吗?”这种话,听着就膈应。
我不是开不起玩笑,但这种明显越界的“玩笑”,真的让人反感。可你要是每次都拉下脸来,人家反而觉得你小题大做,甚至背后说你假正经。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只能假装没听见,或者勉强笑一笑赶紧走开。心里憋着一股火,却没地方发。
最尴尬的是楼上那点事。我们这栋楼隔音不太好,楼上住着一对年轻夫妻。有时候晚上,或者周末的下午,总能听到一些不可描述的声音。
说实话,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些事心照不宣。但次数多了,时间长了,真的有点受不了。
尤其是女儿在家的时候,我得赶紧把电视声音开大,或者找点别的事情分散她的注意力。
我也想过要不要上去委婉提醒一下,可这话怎么开口?难道说“你们声音小点”?想想都觉得尴尬。所以只能自己忍着,偶尔跟闺蜜发条微信吐槽两句,也算是一种发泄。
其实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没人拿刀逼着你,也没人故意欺负你,但就是这种细碎又磨人的日常,最让人心累。
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也会想,要是丈夫在家,是不是好多事就不一样了?至少有人能商量,有人能分担。可现实就是这样,大多数时候,只能自己扛着。
说出来可能有人觉得矫情,但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种“难以启齿”不是因为没有勇气,而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倾听对象,或者怕别人不理解,反而觉得你事多。
我们这些留守在县城的妇女,其实要的并不多,就是一点尊重,一点理解,和偶尔能说句心里话的空间。
日子还得继续过,钱省着点花,玩笑左耳进右耳出,楼上的动静……就当没听见吧。
毕竟,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该做饭做饭,该送孩子上学送孩子上学。生活就是这样,琐碎、真实,又带着点无可奈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