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快讯,快讯! 荷兰政府正式宣布 ​荷兰当局在2025年11月6日正式发布的针对半

快讯,快讯! 荷兰政府正式宣布 ​荷兰当局在2025年11月6日正式发布的针对半导体设备出口新规,将管控措施升级至14纳米,这一管控措施原本是计划在2026年年底实施的。此次管控升级将直接影响全球芯片产业,对东大国与荷兰的关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昨天荷兰方面突然改变说法,他们表示以后出售光刻机需要先申请许可,原本计划到2026年底才管控的14纳米设备,现在直接提前到今年11月就要执行,ASML那些老型号的机器,连同配套软件和测量工具,全部被限制销售,审批流程最长需要三个月时间,这基本上等于停止销售了。 这事发生以后,ASML公司自己也感到意外,他们去年赚了232亿欧元,其中差不多五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现在一下子切断联系,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荷兰全国从事半导体行业的人员只有12万,其中两万人依靠对华出口维持生计,如果真的中断,一年就要少赚50亿欧元,这笔账算下来,小国家根本承受不住。 中方回应得很直接,说这是冷战思维,还指出稀土这个弱点,每台光刻机都需要用十公斤稀土,全球九成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虽然没有说明具体怎么反制,但意思很明白:你封锁技术,我就限制资源,这种对峙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而是互相牵制。 其实中国早就准备好了大计划,28纳米光刻机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九成,虽然14纳米以下还有差距,但国内需求一直很大,全球四成芯片市场都在中国,这种内需逼得大家必须自己动手做起来,以前觉得替代ASML是长远目标,现在直接变成国家重点推进的项目,资金和政策也都跟上了。 荷兰在光刻机这步棋上走得有点急,其实DUV设备本来就不是最顶尖的技术,真正限制高端芯片制造的是EUV光刻机,而中国在封装和材料这些方面进步很快,荷兰自己太依赖ASML这家公司,又很依赖中国市场,结果被夹在中间,处境尴尬,相比之下德国采取更务实的合作方式,荷兰却像是被美国推着走,可能还没完全想清楚这样做的后果。 中日韩三国都在悄悄绕过荷兰,上海微电子建设起28纳米生产线,日本佳能也推出新的技术方案,中国芯片的国产化比例到2025年预计能达到75%,比2020年增长超过一倍,在低端领域可能2027年前就能完全摆脱进口设备,这场技术封锁反而推动了中国芯片国产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