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高志凯明确表达:英国也不要想在中国北京建新使馆!同时让英国不要忘记了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没有忘记! 高志凯的回应算是把话说透了,英国要是在新使馆这事上继续耍花样,就别惦记着翻修北京的馆舍,更得掂量掂量中国的实力,那些侵略历史可不是过眼云烟。这话里的硬气,全是被英方一次次的操作逼出来的。 中国在英新使馆的事儿,说出来都让人觉得荒唐。早在2018年,英国政府就明明白白同意中方买下地块建馆,中方提交的规划设计方案还拿了当地专业机构的认可,连英国《城乡规划法1990》的要求都一一满足,按说审批早该落地。 结果呢?这一拖就是7年,近期更是直接把决定推迟到12月10日之后。 期间中方找英方沟通了一轮又一轮,诚意和耐心给得足足的,可英方全程揣着明白装糊涂,一会儿找个技术借口,一会儿又把其他议题乱搭过来,硬生生把一个纯粹的基建审批拖成了政治拉锯战。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接点破,这就是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嘴上喊着要改善中英关系,行动上全是背道而驰的操作。 更讽刺的是,英方一边拖着中方的项目,一边还盘算着让中国批准他们翻修驻华使馆,这种只许自己方便的双标做派,实在让人看不透底气在哪。 要是真讲外交对等,他们早该明白,自己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他们,高志凯说的那句“不要想在中国北京建新使馆”,不过是把对等原则摆到了台面上。 英方的恶意可不只停留在使馆项目上,10月15日的举动更显刻意。就在中国出台稀土相关出口管制新规6天后,英国突然跳出来,以“支持俄罗斯能源实体、向俄军事工业提供关键物项”为由,把11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 这11家企业涵盖了高端电子、工业材料和航天设备等领域,英方一挥手就冻结资产、限制贸易合作,摆出一副强硬姿态。 可稍微琢磨一下就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就是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秀。 欧盟还在纠结怎么应对稀土新规,英国抢先对华出手,无非是想靠这种“抢跑”行为刷存在感,巩固和美国的战略纽带,顺便在欧盟面前充当“欧洲安全关键节点”。 他们大概忘了,中英经贸规模摆在那,近千亿英镑的合作里,藏着数千家英国企业的饭碗,这么折腾下去,最先受伤的可能是自己。 面对这种单边主义行径,中国驻英使馆当晚就硬气回应,明确说了中俄企业正常交往不该被干扰,英方的做法连国际法依据都没有,还放话“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径都将坚决回击”。这份底气,不光来自外交立场,更来自实打实的实力。 9月底国防部的消息里说得清楚,福建舰已经成功完成歼-15T、歼-35等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稳稳落地,航母编队体系建设又迈了一大步。 更不用说北京香山论坛上亮相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东风系列导弹、“巨浪”潜射导弹齐齐展出,用事实证明中国的国防力量早已今非昔比。 今年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那段被侵略的历史早刻进了民族记忆里。 英国当年靠着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日子,和如今中国能挺直腰杆讲对等的现状,本身就是最鲜明的对比。英方要是以为还能像过去那样拿捏中国,或是觉得拖延个项目、制裁几家企业就能让中国妥协,未免太天真了。 他们一边享受着中英经贸带来的红利,一边又在外交和经济领域频频释放恶意,这种矛盾的操作,只会不断消耗自己的信誉。 有意思的是,英方似乎没意识到自己正陷入一个死循环:越想靠对华强硬换取所谓的“战略价值”,就越容易触碰中方底线;中方的回应越坚决,英方又得花更多精力去圆自己的双标说辞。 就像现在,既想拖延中国新使馆审批,又盼着中方批准自己的翻修计划,这种两头占便宜的算盘,怕是要落空了。 毕竟高志凯已经把话挑明,历史账、现实账,中国都记得清清楚楚,真要闹到撕破脸,吃亏的绝不会是有底气、讲原则的一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