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美军方不想打仗,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想和中国打仗。现在不一样了,连五角大楼的大佬们都开始放话备战台海了。 话说回来,美军高层过去那股子不愿轻易开打的劲头,可不是空穴来风。拿上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那场事儿来说,麦克阿瑟当时想直接打到鸭绿江边上,可杜鲁门总统直接否了,理由很简单:再往前推,补给线拉得老长,苏联和中国卷进来,美国就得陷进更大的烂摊子。结果呢,美军就这么在38线附近兜圈子,避免了全面升级。转眼到台海,1954年和1958年的两次危机,美国舰队一开始是摆出架势护航台湾地区,但等风头过去,赶紧撤了,留下一堆外交文件当挡箭牌。为啥?军方算过账,远洋作战后勤跟不上,士兵伤亡一多,国内舆论就炸锅。更别提越南那二十年泥潭了,美军高层从头到尾都在掂量,丢了那么多钱和人命,最后灰头土脸撤军,这教训刻骨铭心。简单说,美军方那时候的逻辑就是:打得起是打得起,但赢了也赔本,不如用航母转悠两圈,震慑为主。 反观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俩阵营对上中国,总爱加码,尤其在台湾地区军售上,从来不手软。特朗普上台那四年,批了快200亿美元的武器清单,坦克、导弹啥的都打包送过去,名义上是帮台湾地区防身,实际也顺带拉动军火商的订单。拜登接棒后也没闲着,2022年就甩出11亿美元的军售包,包括雷达和导弹系统,2024年又加了3.6亿美元的装备。两党轮流执政,军售总额轻松破了数百亿,从1979年建交后算起,光通知国会的就超280亿。这套路明摆着:一边赚军工企业的钱,一边在国会演讲时喊“遏制威胁”,老百姓的眼睛就从失业和通胀上挪开。共和党爱拿“强硬路线”刷存在感,民主党则包装成“盟友支持”,但骨子里都离不开选票和捐款。军售不光卖武器,还附带培训和维护,台湾地区防务部年年排队等着接货,这链条越转越长。 可这两年,风向变了味儿,五角大楼的头头脑脑们也开始直球表态,盯着台海备战说事儿。2024年6月,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国防部长奥斯汀直接点明,要在印太地区建伙伴网络,确保航道通畅,顺带强调部署得跟上节奏。这话听着中规中矩,但明眼人一看,就是冲着台海去的。同年,印太司令帕帕罗在国会听证会上更不拐弯,敲着桌子说要加速武器运往台湾地区,重点推不对称作战,比如小型艇和便携导弹。他还放话,如果事儿闹大,海峡就得变“无人地狱景观”,扔满无人机和无人艇堵路。这转变来得突然,以前军方低调,现在公开喊备战,背后是国会预算的鞭子抽着。2024年,印太司令部的开支要求直奔217亿刀,比前一年多出好几十亿,钱砸在航母升级、潜艇加码和导弹防御上。军方自己也憋不住,中国军力涨得快,空军巡航和海军出动频次翻倍,他们得争着要资源,不然经费一砍,装备就落伍。 这变化不是军方脑子一热,根儿上还是利益盘算。军工巨头像洛克希德·马丁,不嚷嚷“中国威胁”,国会怎么批那上千亿的订单?生产线一停,工人失业,政客的捐款袋子就瘪了。五角大楼也一样,怕被两党卡脖子,就拿情报报告当挡箭牌:中国2024年对台海的军事压力涨了300%,空军进防空识别区次数破纪录,海军演习像排练封锁。这么一说,预算就顺理成章过关。两党呢?国内经济没起色,种族矛盾老爆雷,通胀压得人喘不过气,找个外部靶子转移视线,总比解决真事儿省力。结果就是一出大戏:军方喊口号,国会撒钱,军火商数钞票,两党稳位子,各得其所。话说回来,这备战听着吓人,实际虚头巴脑。菲律宾和冲绳建基地,当地老百姓天天抗议,装备运过去还得半夜偷偷摸摸。更逗的是,好多武器零件还得从中国进口,真干起来,供应链先自己卡壳。美军的传感器和无人机,中国这边反导技术早摸底了,一套组合拳打过去,效果未必如宣传那么神。 转到2025年,这股备战调子没降反升。2月,帕帕罗在檀香山论坛上直言,中国近台湾地区的军演就是“强制统一”的预演,PLA的意图和能力都摆在那儿,得马上增援。3月,新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五角大楼发布会上传递信号,确保台湾海峡的威慑力,部队就位随时响应。5月,参议院听证会上,帕帕罗又警告,局势像高压锅,国会得批额外资金建菲律宾基地,尽管当地居民堵路抗议。预算上,2025财年印太部分直奔217亿,重点砸在导弹跟踪和网络防御上,网络司令部单项就多要几千万,防中国黑进港口系统。 说到底,这备战闹剧是美国内耗的外溢。军方过去不愿打,是因为算清了账本;现在放话,是因为经费和选票绑一起。中国这边不主动惹事,但工业链条稳,军队练兵实打实,实力上不去,谁敢随便伸手。美军高层再怎么表态,冲绳基地扩建遇阻,菲律宾设施半途而废,供应链一断,就露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