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再忍美国半年,杀手锏就能生效!”帅华民:中国一旦开放稀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就算失败,并且帅将还点出美国的困境——美国本土的稀土库存只够用半年,甚至在8年以内,老美军工复合体是没有新的武器! 台湾退役将领帅化民的这番话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今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招让美国军工企业措手不及。 先得搞清楚,为啥稀土能成 “杀手锏”。稀土不是单一元素,而是 17 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别看名字里带 “稀”,用处却一点不 “稀”,制造导弹制导系统需要稀土永磁体,生产 F-35 战机的发动机离不开稀土元素钕,就连美国最先进的 “福特” 号航母,雷达系统里也得用稀土镝来抗高温。 全球稀土产量里,中国占了 60% 以上,而且在稀土加工环节,中国的优势更明显,全球 90% 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都在中国。 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开采成本高不说,加工技术还跟不上,之前想把稀土运到马来西亚加工,再运回美国,光运输和加工成本就比从中国直接进口高 3 倍,根本不划算,帅华民说 “美国本土稀土库存只够用半年”,这话不是空穴来风。 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4 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稀土库存量约为 1.2 万吨,而美国每年的稀土消耗量差不多 2.4 万吨,其中 80% 用于军工领域,要是中国真的收紧稀土出口,美国现有的库存撑半年都难,更别说满足长期需求了。 之前美国为了应对稀土依赖,搞了个 “稀土供应链安全计划”,想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一起建稀土生产线,可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稀土矿,要到 2027 年才能量产,而且年产量只有 0.8 万吨,连美国军工需求的一半都满足不了。 加拿大的内华达州稀土矿,还在环评阶段,至少 5 年才能投产。这么算下来,未来几年里,美国根本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源。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帅华民提到的 “8 年内军工复合体难有新武器”。美国军工企业生产武器,对稀土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洛克希德・马丁生产 F-35 战机,每架需要用到 417 公斤稀土;雷神公司制造 “爱国者” 导弹,每枚导弹的制导系统里,稀土占比达 15%。 要是稀土供应断了,这些军工企业的生产线就得停摆。之前美国国防部做过测算,要是稀土供应中断 6 个月,美国的 F-35 战机产量会下降 70%,“标准 - 6” 防空导弹的生产会直接停滞。 而且就算美国想找替代材料,也没那么容易,研发新的替代技术至少需要 8 年时间,这也是帅华民敢说 “8 年难出新武器” 的原因。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 “主动权”,还体现在加工技术上。稀土开采出来后,需要经过复杂的分离提纯,才能变成可用的工业原料,这个过程技术难度高,还容易产生污染。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掌握了最先进的稀土分离技术,能把稀土元素的纯度提纯到 99.999%,而美国目前的分离技术,纯度最多只能到 99.9%,根本达不到军工生产的要求。 之前美国想从中国引进分离技术,被中国明确拒绝,后来又想联合日本、韩国一起研发,可 3 年过去了,技术还没突破,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 “一家独大”。 帅华民说 “中国一旦开放稀土,贸易谈判就算失败”,其实是点出了稀土在中美贸易中的 “战略价值”。之前中美贸易谈判中,美国多次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还想让中国放弃稀土出口管制,可中国一直保持克制,没有轻易松口。 要是中国真的 “开放稀土”,等于放弃了这张能牵制美国的 “王牌”,后续在贸易谈判中会少很多话语权。相反,要是中国再忍半年,等美国库存耗尽,军工生产开始受限,到时候美国在谈判中就会更被动,中国才能掌握更多主动权。 不过中国也没有完全 “卡脖子”,而是一直保持着理性的稀土出口政策。2024 年中国的稀土出口量虽然比 2020 年下降了 30%,但主要是减少了低端稀土产品的出口,对于用于新能源、医疗设备等民生领域的稀土,还是保持正常供应。 中国这么做,不是想 “打压美国”,而是为了保护稀土资源,推动稀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毕竟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中国的稀土储量虽然丰富,但也不能无节制开采,合理管控出口,既能保障自身产业需求,也能在国际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 现在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博弈还在继续,美国一边加快寻找替代供应源,一边施压中国放宽出口;中国则在稳步推进稀土产业升级,同时加强对稀土资源的保护。 这场“稀土反击战”才刚开始。未来几年,全球制造业会慢慢意识到,所谓“去中国化”,有时比登天还难。因为在现代科技的底层逻辑里,中国,早就不是一个“供应商”,而是那个写规则的人。 信源: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