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资管资讯丨资管行业日报2025年10月11日

政策要闻

非车险监管要求落地明确“报行合一”

摘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非车险“报行合一”要求,推动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非车险业务是除机动车辆保险外的其他财产保险业务,2024年保费收入达777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10%。通知要求规范产品开发使用,强化保险费率管理,确保备案内容与实际经营行为一致;优化考核机制,推动经营理念转变;规范保费收入管理,健全内控机制;改进承保理赔服务,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监管部门还将建立“查处-通报-挂钩”机制,加强产品监管,推动产品标准化建设,强化信息支撑与智能化赋能。

市场动态

前三季度险资调研A股公司累计1.4万次关注电子元件等行业

摘要:今年前三季度,险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14128次,其中,电子元件、医疗设备等科技板块上市公司获得险资机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险资在建仓前、持仓期都可能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今年以来,险资机构对科技板块上市公司调研较多,与其看好该板块当前的投资潜力紧密关系,这与险资长期持有大量银行股等高股息板块股票并不矛盾。作为长周期、大体量资金,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具有持股分散、策略多元等特征。

险企投资收益波动加大业绩分化利润水平提升

摘要:2025年上半年,险企投资收益波动加大,业绩分化,但利润水平显著提升。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更多资产被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波动直接反映于利润表,导致上市险企营收和净利润同比表现分化。如新华保险投资端收益高增长,业绩显著改善;中国平安因平安好医生并表短期波动。从承保表现来看,A股5家上市险企承保利润持续提升。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提升,价值率显著改善。险资资产配置结构优化,持续加大高股息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

险资掘金港股IPO

摘要:今年以来,港股IPO火热,险资加快在港股市场“掘金”步伐。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年内7家险资机构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7家公司港股IPO,认购金额合计近30亿港元,相关数据均超去年全年。险资积极布局港股IPO,主要受政策引导、资产配置需求与市场机遇三重因素驱动。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需通过权益投资提升长期回报,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新兴产业兼具成长性与政策协同性,符合险资投资导向。目前参与认购的险资机构普遍实现浮盈。

“十四五”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保险业功能作用更加彰显

摘要:文章聚焦“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从长期资金角度,强调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长期资金来源的作用。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强等特点,通过合理配置权益类资产、债券等,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资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保险机构不断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与风险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保险资金运用与宏观经济政策协同,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助于保险业自身稳健发展,也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彰显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

“保险系”养老社区部分项目入住率超80%实现盈利,区位优势成关键

摘要:文章指出“保险系”养老社区发展态势良好,部分项目入住率超80%且实现盈利。其成功关键在于区位优势,多选址于交通便利、医疗资源丰富、周边环境优美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核心地段或近郊。这些社区通过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如专业医疗护理、丰富文娱活动等,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同时,险企凭借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保障社区建设和运营质量。此外,合理的定价策略和精准的市场定位,也助力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险企在养老领域探索出可行商业模式,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保险证券ETF(515630)涨超1%,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长显著

摘要:2025年10月10日,保险证券ETF(515630)上涨1.05%,中证800证券保险指数上涨1.06%。成分股中,广发证券上涨4.31%,国信证券上涨4.09%,新华保险上涨2.80%。消息面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今年前8个月,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5784亿元,同比增长0.5%;财产保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达1815亿元,同比增长8.9%。国金证券认为,在利差改善的中长期逻辑支撑下,保险股有望迎来修复行情。

前三季度2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调研上市公司超2100次

摘要:在政策引导理财资金入市的背景下,今年以来,诸多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大对权益市场的研究力度,加码布局权益投资。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2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调研上市公司数量合计达1762家,调研次数超过2100次。其中科创板及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占比超过50%。从所属行业板块来看,调研个股主要集中在工业器械、电子元件、电气部件与设备、医疗保健设备、集成电路等科技属性较强的领域。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含权”产品受青睐

摘要:伴随资本市场回暖,居民资产配置也出现新变化: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成为居民短期资金理财的重要去向,其中“含权”产品备受追捧,同时,也有更多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通过直接开设证券账户进入股市。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指出,2025年上半年理财直接权益配置规模降至五年低点,但通过基金间接配置的规模却达到五年高点。自8月以来,混合类与“固收+”等“含权理财”发行量显著提升,预计下半年及2026年全年,理财资金增配权益产品的规模合计将超过千亿元。

银行理财参与权益投资的路径选择

摘要:银行理财在权益投资方面面临挑战,如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投研能力不足等。为突破困境,文章提出多种路径:一是直接投资股票,但需提升投研水平;二是通过基金投资,借助专业基金管理人优势;三是参与定增,获取相对稳定收益;四是开展量化投资,利用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同时,强调银行理财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优化产品设计,满足不同风险偏好需求,推动权益投资业务健康发展,实现资产配置多元化和收益提升。

宏观经济

央行发布9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