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0月7日,费奥多西亚的克里米亚最大石油码头已连续燃烧两天。   10月6日,乌

10月7日,费奥多西亚的克里米亚最大石油码头已连续燃烧两天。   10月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证实打击了费奥多西亚“海上石油码头”及捷尔任斯克炸药厂,克里米亚一处俄军军火库亦遭袭击   费奥多西亚的“海上石油码头”可不是普通设施。它是整个克里米亚半岛最大的石油及石油产品转运综合体,承担着物资枢纽的关键角色。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俄军都通过这个码头,为其占领的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地区输送各类补给物资,小到燃油大到装备所需的油料,几乎都得从这儿过手。   现在这处码头彻底陷入火海,意味着俄军在南部战线的后勤补给线被狠狠砍了一刀。前线部队的车辆、装甲车、发电机都离不开燃油,没了稳定的油料供应,俄军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防御部署很可能要陷入被动。   更要命的是另一处被袭目标——捷尔任斯克炸药厂。这家工厂是俄罗斯国内数一数二的炸药生产商,其产能强悍到能满足几乎所有类型军火的炸药供应需求。要知道,像俄军常用的FAB系列航空炸弹这类装备,核心的高能炸药就依赖这类工厂供应,之前俄军在战场大量使用的弹药,很多关键成分都出自这里。   炸药厂遇袭的连锁反应比石油码头更直接。工厂一旦停产或产能锐减,俄军前线的弹药补给会立刻感受到压力,毕竟无论是炮弹、航弹还是其他爆炸物,都离不开稳定的炸药供应。这相当于直接掐住了俄军军火生产的“咽喉”,后续战场火力输出恐怕要大打折扣。   同期遭殃的还有克里米亚的那处俄军军火库。虽然具体损失情况尚未完全披露,但军火库这类设施一旦遇袭,不仅库存弹药会毁于一旦,还可能引发连锁爆炸,对周边的军事设施造成二次破坏。   这一连串袭击绝非偶然,明显是乌克兰方面精心策划的组合拳。其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打击俄军的后勤枢纽和军工核心设施,从根本上削弱俄军的持续作战能力。这种打法和之前乌克兰袭击克里米亚大桥、高加索港石油码头的思路一脉相承,都是瞄准俄军的补给软肋下手。   俄军这边显然有些措手不及。费奥多西亚石油码头燃烧两天,现场救援进展缓慢,相关部门只对外透露没有造成燃料大规模泄漏,但对具体的设施损毁程度和恢复时间避而不谈。对于炸药厂和军火库的损失,俄军更是迟迟没有公开详细信息,这种沉默往往意味着损失超出预期。   当地居民的恐慌情绪已经开始蔓延。费奥多西亚石油码头周边约300名居民已被紧急撤离,大家担心火势扩大引发更大规模爆炸,更怕后续还有新的袭击。克里米亚地区的安保级别已全面提升,重要基础设施周边都增加了岗哨和巡逻力量,但这似乎没能完全稳住民心。   外界都在猜测俄军的回应。毕竟以往只要克里米亚的关键设施遇袭,俄军往往会发动报复性打击,比如之前克里米亚大桥遭袭后,俄军就对乌克兰多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动了导弹攻击。但这次面对后勤和军工双重打击,俄军的回应方式成了最大悬念。   乌克兰方面则显得信心十足。其总参谋部在通报中特意点出这些目标的战略价值,显然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展示打击效果,同时震慑俄军。乌克兰安全部门的消息人士此前就曾表示,这类袭击是更大规模行动的一部分,核心目的就是彻底破坏俄军在克里米亚的后勤体系。   从战场态势来看,这轮袭击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扎波罗热前线的俄军士兵在社交平台隐晦抱怨燃油供应紧张,部分装甲部队的巡逻频次明显降低。军工领域的影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体现,但业内人士分析,捷尔任斯克炸药厂的损失至少会让俄军部分弹药的生产延迟数月。   这场持续燃烧的大火,烧的不仅是石油码头的设施,更是俄军在南部战线的后勤底气。而炸药厂和军火库的遇袭,则从源头给俄军的火力输出蒙上了阴影。乌克兰这招“精准拆台”,无疑给本就紧张的战场局势又添了一把火。   信源:央视新闻《俄称控制一定居点 乌称袭击克里米亚油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