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完中国建的高铁就翻脸?印尼这次玩得够绝!10月8日,印尼投资部长罗桑突然喊话要和中国谈雅万高铁债务重组,这操作像极了吃完宴席就掀桌子的“白眼狼”——明明靠着这条高铁收获了千万客流红利,转头就拿73亿美元债务当要挟牌,试图让中国吞下超支亏损的苦果。 10月8号那天,印尼投资部长罗桑突然站出来说,要和中国谈雅万高铁的债务重组。 这事听着就让人费解,雅万高铁是中国帮着建的,开通到现在已经送了超千万乘客,实实在在给印尼人出行带来了方便。 现在印尼却拿着73亿美元债务说事,想让中国承担项目超支的亏损,这操作就像吃完宴席转身掀桌子。 雅万高铁本身是中国高铁出海的标杆项目,一头连雅加达一头连万隆,运营团队里印尼籍员工占了97%以上,中方早就开始逐步移交运维权,现在却面临这样的债务争议。 目前已知印尼之前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了45.5亿美元,73亿美元总债务的具体构成还没完全核实,印尼这边想延长还款周期、降低贷款利率,怕自己违约,可他们只说项目亏了,具体营收和成本数据却没公开,中方暂时还没给出官方回应。 大家可能会问,明明靠着这条高铁方便了千万人出行,印尼为啥突然在债务上变脸? 这条高铁不只是个交通工程,更是中印尼合作的重要标志,千万客流背后,是当地民众对高效出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这就是高铁带来的改变。 可现在印尼提债务重组,本质上是想把商业合作的风险转嫁给中国。 要知道,当初合作时双方就明确这是企业间的商业项目,风险本该共同承担,现在印尼享受了客流带来的红利,却不想承担可能的亏损,反而拿债务当要挟,这显然不符合合作的诚信原则。 再看债务本身,印尼说总债务73亿美元,但目前能核实的只有向国开行的45.5亿美元贷款,剩下的部分到底是运营成本还是其他支出,印尼一直没说清楚,连具体的财务报表都没公开,就要求中方承担亏损,这未免太不合理。 往深了说,这事不是突然发生的,早之前印尼就对雅万高铁的造价有过争议,还想把350公里的时速改成中速,觉得快时速不划算,当时双方就为项目标准有过沟通。 现在印尼国内也有不少声音,说雅万高铁挤占了外岛的基建资金,而且高铁站的配套交通没跟上,比如从高铁站到市区的接驳车少、班次不规律,乘客下了高铁还得花不少时间转车,这也确实影响了运营效率,给项目盈利带来了压力。 但这些问题本该通过完善配套、优化运营来解决,而不是靠赖账让中方买单。更关键的是,现在印尼自身财政压力不小,从公开数据能看到,印尼近期的外债规模有所上升,短期偿债压力加大,这才想通过债务重组减轻负担,可把主意打到雅万高铁上,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再看最新的进展,10月9号罗桑又强调要“全面改革避免违约”,可具体怎么重组、有什么方案,他一个字都没提,只一味施压。 中方这边虽然还没公开回应,但熟悉国际合作的人都知道,这种债务问题需要双方坐下来好好算清楚账,不是一方单方面提要求就能解决的。 其实从这件事能看出,中国高铁出海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雅万高铁的情况不是个例,以后和其他国家合作基建项目,得在前期就把风险考虑得更细,比如债务的构成、亏损的承担方式、运营责任的划分,这些都得写进合同里,白纸黑字说清楚,避免后期出现纠纷。 同时,也要帮合作方看到项目的长期价值,雅万高铁现在虽然可能有短期压力。 但从长远看,它能带动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经济联动,比如促进旅游业、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创造不少就业岗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印尼不该只盯着眼前的债务,忽略了长期利益。 对于接下来的谈判,大概率会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还款期限的调整,看看能不能根据项目盈利情况合理延长。 二是贷款利率的协商,会不会根据国际市场利率和项目风险做适当调整。 三是运营优化的方案,比如中方会不会在配套交通、票务系统上提供更多支持,帮助项目提升盈利。 但不管怎么谈,有一点不能变,就是责任要公平承担,印尼不能把所有风险都推给中国。 毕竟雅万高铁是为印尼民众服务的,项目能持续运营好,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印尼老百姓,要是因为债务问题影响了高铁的正常运营,最后受影响的还是那些每天靠高铁出行的人。 基建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靠“翻脸”解决问题只会伤了信任,只有双方好好商量、守住诚信,才能让建好的项目真正造福更多人。 大家觉得印尼这次提债务重组,最后能和中方谈成吗?要是你,会怎么看这种合作里只谈利益不谈责任的行为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