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表示,真正的新加坡人要认清一个事实,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华人占多数而已

飞绿说历史 2025-10-07 15:23:48

李显龙表示,真正的新加坡人要认清一个事实,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华人占多数而已,必须明白这一点。   新加坡从骨子里面是亲西方,亲美的,就不可能是华人国家。   说到新加坡的成型,得从它刚独立那会儿说起。   1965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家,国家小得可怜,资源少,内部还乱。   一开始,族群之间的矛盾挺尖锐,尤其是华人和马来人之间。   政府那时候就明白,如果搞“华人至上”,不仅国内会乱,周边马来西亚、印尼也会防着你。   李光耀那一代领导人早就把“多元种族”这根弦绷得紧紧的,宪法一开始就写进了各族平等。   李显龙这些年说得更直接:新加坡必须包容多元,不能让一个族群主导国家,否则国家生存都会成问题。   所以说,新加坡虽然华人多,但政府从没把自己当成“华人国家”,而是强调自己是一个多族群、多语言的国家。   说到语言,很多人觉得新加坡用英语是不是装洋气。   其实不是,新加坡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七八十年代,新加坡还有南洋大学那种全中文高等学府,结果1980年直接被政府合并进国大,中文高等教育就这一下没了。   当时很多华人心里肯定不舒服,觉得文化传统被稀释了。   但新加坡政府很清楚,国家如果不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根本没法在全球立足。   新加坡太小,靠自己玩不转,必须和外部世界接轨。   所以从那以后,英语成了官方和学校的主力语言,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变成母语课程,只能在基础教育和家庭传承。   虽然有点“舍本逐末”的感觉,但现实就是,新加坡靠着英语吸引了全球投资,经济才有了腾飞的机会。   其实,李显龙这几年的发言,不光是给新加坡人听的,也是给周边国家、甚至世界都在传递信号:新加坡不是台岛,也不是哪个族群说了算的小圈子。 国家多元开放,不会在族群认同上“钻牛角尖”。   李显龙多次强调,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身份认同不能被血缘和语言左右。   新加坡人虽然对文化认同有自己的想法,但更多人还是认同国家的务实选择。   新加坡的经验其实挺有意思。   它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一套现实主义的政策组合拳,把族群、语言、外交这些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都压到合理的框架里。   新加坡人有时候会纠结“我们到底算什么”,但多数人心里清楚,国家安稳、经济发达才是根本。   李显龙那些听起来“冷冰冰”的话,其实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新加坡的特殊定位,就是要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不让自己陷入被动。   对于我国来说,这种多元包容、灵活定位的经验,也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   新加坡从来不是“华人国家”,而是一个把多元和务实做到极致的小国家。   它既不会把自己锁死在某个族群,也不会舍弃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李显龙的那些直白发言,说穿了就是一句话:新加坡要活下去,必须和现实妥协,不能只看表面上的血缘和语言。   只有这样,这个弹丸之地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活得安稳、活得自在。   参考:李显龙强调新加坡是多元种族国家——新浪新闻

0 阅读:0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