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说是丘吉尔毁掉了英国? 二战时大英帝国攒了400年的基业,从美洲到非洲再到亚洲,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就是天然的物资仓库和兵源地,印度的棉花、澳大利亚的矿产、加拿大的粮食,顺着海运源源不断送回本土,单靠这些就能撑住长期消耗。 而且英国海军还牢牢掌控着大西洋航线,德国潜艇再折腾,也没能彻底掐断这根生命线,真要跟德国慢慢耗,未必没有周旋的余地。 可丘吉尔偏不,敦刻尔克撤退后就像慌了神,一门心思要把美国拉下水。他大概忘了,美国从来不是慈善家,帮忙从来都是要拿真金白银换的。 1941年《租借法案》一签,英国的好日子就到头了。美国一开口就狮子大开口,逼着英国把关键的战略企业贱卖给他们,比如生产人造丝的科特奥兹公司,明明值一亿多美元,硬是被压到五千四百万美元强买,丘吉尔自己后来回忆起这事都后悔莫及,可当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美国只给了72小时的反应时间,根本容不得犹豫。 更要命的是军事上的让步,英国直接把美洲的八个军事基地租给了美国,换来的不过是五十艘美国退役的老旧战列舰。这可不是简单的资源交换,等于直接放弃了在拉丁美洲的霸权根基,把自家的"后院"拱手让给了美国。要知道,拉美历来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这下等于断了一条重要的利益输送链,而且再也没机会拿回来了。 经济上的枷锁更是致命。英国本来是靠贸易立国的,可《租借法案》里明确规定,用美国物资生产的产品不准出口,还派专人盯着执行。这一下就堵死了英国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海外市场慢慢被美国企业抢占,等战争结束想再抢回来,早就没了机会。 更狠的是战后那笔贷款,美国说可以借钱帮英国复苏,但条件是立刻解冻殖民地的英镑兑换权。英国本来靠着冻结兑换权才勉强稳住外汇储备,这一解冻,殖民地国家纷纷把英镑换成美元,直接导致英镑崩盘,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彻底被纽约取代。 丘吉尔这波操作,等于是用帝国的根基换来了一时的喘息。要知道,一战后英国虽然元气大伤,但殖民体系还在,靠着殖民地的输血慢慢恢复尚有机会。 可二战时这么一折腾,殖民体系的根基被美国刨得干干净净。美国一边拿英国的利益当筹码,一边还在背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印度、埃及这些殖民地一看英国不行了,纷纷闹独立,丘吉尔亲手埋下的雷,最后炸得大英帝国分崩离析。 到二战结束,英国彻底从日不落帝国变成了美国的跟班。海外殖民地丢了大半,经济靠美国贷款吊着,货币地位一落千丈,曾经的全球霸主连自家门前的事务都得看美国脸色。 说白了,丘吉尔是怕德国打过来,慌不择路地抱了美国的大腿,可这大腿是带刺的,抱得越紧,被扎得越狠。400年的积累,就这么被他这波"大出血"的操作败了个精光。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