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国家穷,是很难理解的,就比如柬埔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5%是平原,人口还不到1700万,可以说吃饭问题,完全不用愁,可现实却是,它依然是东南亚最穷的国家之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柬埔寨从六十年代末就没安稳过,红色高棉时期的动荡把刚有点起色的农业和手工业全砸没了,地里长不出粮食,工厂也烧光了,连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都没剩下多少。 后来又跟越南打了多年边境战争,好不容易九十年代末才停火,这时候周边的泰国、越南都已经开始搞经济建设了,柬埔寨等于得从零开始补旧账。 就算土地是平原,可种庄稼从来不是有地就行。柬埔寨农村里能用上灌溉系统的田地没多少,大部分农民还是靠天吃饭,雨季一涝、旱季一旱,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 更要命的是运输问题,农村里的路大多是泥路,下雨就烂得没法走,好不容易种出来的大米、橡胶,运到县城都得折腾好几天,到了港口成本已经涨了一大截。 世行都算过,柬埔寨的物流成本占了GDP的四分之一还多,比越南高出六个百分点,比泰国更是差了一倍,这钱全耗在半路上了,农民哪还能赚到钱。 再说产业这块,柬埔寨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业,全国的经济基本靠三样撑着:种庄稼、做衣服、盖房子。衣服厂大多是外资开的,做的都是贴牌加工,一件衣服赚不了几块钱,还得看国际订单的脸色,疫情那两年订单一减,好多工厂直接关门。 农业更别说了,基本都是卖初级产品,大米、腰果这些原材料低价卖给周边国家,人家加工成高端食品再卖回来,差价能翻好几倍,柬埔寨只能赚个辛苦钱。想搞点深加工吧,既没技术也没设备,连像样的食品加工厂都没几家。 交通设施的坑就更大了。东盟搞的东西走廊按理说能帮柬埔寨做跨境贸易,可境内那四百公里的路段全是坑洼,货车跑一趟得比泰国多花两天时间,运费也贵出不少。 湄公河本来是天然的运输通道,成本比公路低一半,可河道挖得不够深,大点的货船根本开不进来,只能用小驳船一点点倒,效率低得吓人。 最可惜的是铁路,全柬埔寨的铁路货运量占比还不到1%,那条连接金边和泰国边境的北线铁路,铁轨都锈得快断了,根本拉不了多少货,这么好的资源就白白浪费着。 更棘手的是人力资源的问题。战乱不仅带走了人口,更断了教育的根,现在柬埔寨的年轻人里,没读过中学的还占不少,就算有工厂愿意来投资,也招不到懂技术的工人,只能做最简单的组装活。 而且农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宁愿去金边的衣服厂打工,也不愿留在乡下种地,毕竟种地辛苦还赚不到钱,这就更让农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周边国家的竞争也让柬埔寨喘不过气。泰国的大米品质好、品牌响,越南的制造业有完整的产业链,柬埔寨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上都没优势。就拿东西走廊来说,泰国段和越南段的公路早都硬化完了,清关也快,唯独柬埔寨这段成了瓶颈,货船到了边境得等好几天才能通关,好多商人干脆绕开柬埔寨走其他路线,钱自然就流不到这里来。 说白了,柬埔寨不是没好家底,是这些家底根本没法好好用。战乱毁了基础,基础设施跟不上耽误了贸易,产业单一又抗不住风险,教育落后又留不住机会,这一堆问题缠在一起,就算有再多平原、再少人口,也很难富起来。现在虽然经济每年在涨,但底子太薄,想追上周边国家,还差着老远的路要走。
这就是背刺中国的代价!越南被美欧轮番吸血,这下没有一国肯帮他,越南当初把整个东盟
【9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