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亲陌生女娃还狡辩?“喜欢”从来不是冒犯的理由 刚刷到广东高铁上这段视频

秦绪作文 2025-10-06 21:12:25

高铁上亲陌生女娃还狡辩?“喜欢”从来不是冒犯的理由 刚刷到广东高铁上这段视频,气得血压直飙:陌生男子突然凑过去,对着邻座小女孩又亲又摸,家长当场炸毛,他还嘴硬“孩子可爱,我们那儿都这样”。 这哪是什么“喜欢”,分明是没边界感的冒犯!视频里家长指着男子质问,声音都在抖:“我们根本不认识,你这是猥亵!”周围乘客也看不下去,纷纷帮着指责。 男子倒好,一脸无所谓,反复强调“她这么小有什么关系”“就是觉得可爱”。好像只要打着“喜欢孩子”的幌子,就能随便对别人家孩子动手动脚,这逻辑简直荒唐。 更离谱的是那句“我们那里可以的”。不管在哪儿,人与人之间都有边界,尤其是对孩子,陌生人的亲密接触本就该谨慎,这不是地域习惯,是基本的尊重和分寸。 想起之前看到的案例,有老人在公园强行抱陌生小孩,被家长阻止还不乐意,说“我就是疼孩子”。这种把自己的“喜欢”凌驾于别人意愿之上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不尊重。 《未成年人保护法》早有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猥亵未成年人的行为。哪怕只是亲吻、抚摸,只要违背孩子和监护人意愿,就是妥妥的侵权,情节严重还会触犯刑法。 小女孩当时吓得躲在家长怀里,眼神里全是害怕。对孩子来说,陌生人的突然亲密接触,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让他们对“善意”和“冒犯”失去判断,这影响可不是小事。 有儿童心理专家说,3到6岁是孩子建立边界感的关键期,家长及时制止这种行为,不仅是保护孩子身体,更是在教他们“别人不能随便碰我”,这是重要的安全教育。 反观那名男子,到被家长报警都没意识到错。他可能真觉得“亲一下没事”,但忽略了“ consent(同意)”的重要性——哪怕是对孩子,接触前也该询问监护人意见,这是底线。 现实里这种“以爱为名”的冒犯太多了:过年时强行捏孩子脸、逼孩子表演节目,美其名曰“喜欢你”,其实都是在漠视孩子的感受和边界,本质上和高铁上的行为没区别。 警方赶到后,对男子进行了批评教育,也提醒了家长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虽然没立案,但这事儿给所有人敲了警钟:对孩子的“喜欢”,必须带着分寸和尊重。 家长的反应特别值得点赞,没有忍气吞声,而是当场强硬制止。这不仅是保护自己的孩子,也是在告诉周围人:孩子的边界不容侵犯,别拿“可爱”当借口。 说到底,“喜欢孩子”从来不是伸手就摸、张嘴就亲的理由。真正的爱护,是保持合适的距离,尊重他们的意愿,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长大,这比任何口头的“喜欢”都实在。 希望这事儿能让更多人明白:边界感不分年龄、不分地域,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对冒犯行为零容忍,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秦绪作文

秦绪作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