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儿媳首次上门,陈赓戴着瓜皮小帽来迎接,儿媳后来回忆:根本不会想到他是开国大将,还以为他是管家! 1958年,陈赓的儿子陈知非经人介绍认识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员工钱如琴,两人很快相识相爱,准备结婚。 结婚肯定是要和父母商量的,所以陈知非就带着妻子回家见了父亲陈赓。结果没想到却闹了个笑话,钱如琴没见过陈赓,一见面居然还误以为他是家里的管家。 1955年陈赓可是被授予大将军衔,作为共和国的名将的他,怎么就被儿媳认成管家了?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陈赓的性格。 陈赓除了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以外,在生活中也一向是随和幽默。无论是谁跟他相处,都会觉得很轻松自在,就连国民党方面也对他颇为欣赏。 例如在国共停战谈判时,陈赓去见国民党高官张治中,因为两人在黄埔时期便有交情,所以周围的黄埔同学都说要借他一套呢子将军服,但陈赓根本不管,只穿着一身土布衣去赴宴。 等到吃饭时,张治中看到陈赓这一身打扮,表示:谈判如果成功,校长一定会大大改善你们的装备。陈赓听后就反驳:不会吧?他还会给我们改善装备?抗战时期他就克扣我们的军饷和弹药,还派军队打我们。要是他真能给我们改善装备,也是老天保佑。 恰在这时,几个美国军官走了进来,指着刚端上来的面包沙拉夸耀道:陈将军,我们美国人的饮食怎么样?陈赓瞬间就听出了美国人的意思,无非是想夸耀美国人从中调停的功劳。 陈赓也不惯着他们,果断将面包沙拉和牛排通通倒进黄油汤盘里,拿勺子搅了搅后说:各位请吧,这不就是你们美国人的吃法吗?此举狠狠讽刺了美国人和稀泥的做法,几个美国军官也只能耸耸肩,无言以对。 一旁的张治中看到这一幕,只能跟着笑道:陈赓呀,你还是老样子,哈哈哈。陈赓则回应:是啊,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嘛! 虽然明知道陈赓是在表示对国民党的不满,但张治中却对陈赓的这种幽默的说话模式一点也不生气,也跟着大笑起来。 还有1955年授衔仪式上,陈赓也是闹出过笑话。当时陈赓遇到曾担任红一方面军一师师长的老乡李聚奎,李聚奎极为肯定的猜测:陈赓,你授大将绰绰有余。 陈赓却开玩笑:大将我可不够格,我在红军时期没有当到师长。老李呀,如果政治部的负责人找你谈话时,你就说我当过师长,是接替你的吧。 李聚奎也是个老实人,一听这话没多想便同意了,毕竟在他看来陈赓有大功,资历也深,他要是评不上大将,实在是太可惜。于是等到负责人来找李聚奎谈话的时候,李聚奎重点提到:陈赓是接我的师长一职。 这件事情在当时则闹出个乌龙,因为负责此事的徐立清知道陈赓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红十二师师长,所以对李聚魁的回答满头问号。当陈赓知道后,既感动,又哭笑不得。 所以在授衔仪式那天,毛主席笑着对陈赓说: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吧,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陈赓则笑着回应:我的大将可不是您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毛主席当时也是满脸疑惑,直到后来才恍然大悟。 陈赓就是这样一个乐天派的人物,对谁都没架子,在毛主席面前也敢开玩笑,大家都很喜欢他。只是陈赓对待自己的家人就有些不同,他既保持随和,同时也有严厉。 根据他家人的回忆,陈赓在后期患上了心脏病失眠症,经常夜不能寐,头痛欲裂,但他依旧保持工作,一刻也不敢放松,甚至还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懒病复发,真可恶”。 在这种情况下,陈赓自然也希望子女和他学习,因此他在对子女保持随和的同时,也在为人处事方面管教很严。例如他多次提醒自己的子女,不要放松,抓紧工作,注意学习。 有一次他的女儿陈知进上小学因为课堂纪律不好,没有入选第1批少先队,陈知进回家哭得很伤心,陈赓却在一旁说:给她一点刺激,我看也很好。 另外,他还一直要求家人和他一样不讲特殊,厉行节约,孩子们不能挑拣经过修补的破旧衣服,要注意节俭和影响。 因此,当得知儿子要带着儿媳来看他时,陈赓自然也是一副随和打扮,穿着也非常的简朴。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的趣闻。 原本钱如琴就是个普通人,也没见过这样的大人物,在她的认知中大将应该都是高高在上,可没想到对方只一个身穿便服头戴瓜皮小帽的朴实老人,根本看不到任何架子,所以她才下意识把陈赓错当成家里的管家,直到一旁提醒才明白过来。 从这可以看出,陈赓的确是很难得,为人讲原则又幽默风趣,也难怪陈毅评价:陈赓像一块玻璃,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
1958年儿媳首次上门,陈赓戴着瓜皮小帽来迎接,儿媳后来回忆:根本不会想到他是开
夏目君
2025-10-06 19:05:21
0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