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中国却没在这上面多纠缠,而是在国内大力布局成熟芯片,这反转真让人意外。 日本自己可是吃过亏的,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如日中天,全球市场份额一度超过50%,1988年更是达到50.3%的峰值,NEC、东芝、日立这些巨头把持着行业前三把交椅,连英特尔都得靠边站。 那时候日本芯片质量也是杠杠的,为IBM大型机供应的内存寿命要求动辄25年起步,可这份风光没能持续太久,美国一看被反超,立马祭起贸易大棒,1986年签的《日美半导体协定》逼着日本开放市场,还搞出“东芝制裁法案”禁售其产品,硬生生把日本半导体的扩张节奏打断,到2019年市场份额只剩10%,全球十强里只剩铠侠撑场面。 大概是见过当年的阵仗,日本人看中美芯片竞争才觉得有意思,美国这几年把当年对付日本的套路升级了一遍,2019年就把华为放进实体清单,后来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这些企业全被拉上榜,几百家企业采购海外技术得看人脸色。 重点卡的就是高端芯片,英伟达A100、H100说禁就禁,7纳米以下制程代工被台积电、三星拒单,还拉着日本、荷兰把九成份额的半导体设备攥在手里,2023年更是逼着两国跟进设备出口审核,眼看高端路被堵死,华为手机一度丢了5G支持,美国大概以为这样就能拿捏住局面。 可中国没按美国的剧本走,压根没在高端上死磕,转头扎进了成熟芯片的蓝海,这步棋其实精明得很,全球28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芯片的市场规模占比超过60%,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这些刚需领域全靠它撑着。 中芯国际直接砸1500亿建四座工厂,28纳米产能冲到每月30万片,全球市占率20%,还干脆把价格砍了40%,从2500美元降到1500美元,逼得台积电都得跟着扩产,华虹、北电集成这些企业也没闲着,无锡470亿的新生产线、合肥210亿的项目全跟上,连硅片产能都翻着倍涨,新昇半导体每月能出120万片硅片了。 更关键的是产业链跟着起来了,华大九天的EDA工具搞定14纳米以上设计,北方华创的刻蚀机能进台积电供应链,天科合达的碳化硅衬底卖400美元一片,比国外便宜一半还多,美国2025年7月突然松绑成熟制程EDA管制,说白了就是扛不住了——三大EDA巨头在华收入占比12%-16%,禁售期间本土企业订单激增,再卡下去等于把市场让出来。 现在中国成熟芯片全球份额已经37%,预计2027年能到43%,眼看就要取代台湾成最大基地,这进度让美国急得发起301调查,还威胁把关税提到50%,可中国产芯片在美国市场才占1.3%,根本伤不到根基。 说到底,日本人看懂的其实是历史的回响,当年日本死磕高端DRAM,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时,都没意识到个人电脑时代早不需要那么高寿命的芯片了,现在美国一门心思扎进3纳米、5纳米的死胡同,忘了成熟芯片才是市场基本盘,中国却踩着日本的教训,用28纳米这样的“家常菜”养肥了产业链。 这种不硬碰硬的务实,既避开了美国的锋芒,又攥住了全球制造业的刚需命脉,等中国把成熟制程的成本、产能优势彻底打透,再回头攻高端也不迟,毕竟芯片竞争拼的是耐力,不是谁先喊出“第一”的口号,美国现在的焦虑,大概就是看清了这一点。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狂狮战魂燃烽火
2025-10-04 20:54:02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