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小艳连“妈妈”都喊不清,却突然成了亲戚们眼里最亲的人。这一切的变化,都始于她父亲因工伤去世后留下的九十多万补助金,再加上外婆留下的二十多万遗产,总共一百多万的存款砸进了这个本靠低保过活的家。以前一年到头难得上门的姨妈、伯父突然变得格外殷勤,今天送吃的,明天帮跑腿,嘴上说着“心疼孩子”,暗地里却为了监护权吵到法院,互相指责对方动机不纯。更让人揪心的是,居委会一句“你们母女都残疾,钱我们代管”,就把小艳送进了养老院,和同样残疾的妈妈隔着30公里,半年没能见上一面。 这事看着荒唐,却戳透了人心最真实的一面。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好心人”,真的是心疼小艳吗?要是没有那笔遗产,谁会主动揽下照顾一个重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担子?乐清那个叫李光的智残青年,父亲去世后留下百万遗产,奶奶和外公外婆立马为监护权闹上法庭,说白了,争的根本不是谁来照顾人,而是谁来管钱。还有那个叫李伟的,父母留下千万遗产,亲戚们瓜分后没人真心管他,最后直接送进了精神病院,余生只当个“花钱治病的工具”。这些事连起来看真让人发冷,原来有些亲情,在钱面前这么经不起考验。 最让人心疼的是小艳们。她们没法像正常人一样表达,不会喊疼,不会告状,只能每天抱着爸爸留下的毛绒狗,站在养老院走廊尽头朝着家的方向“啊啊”叫。法律明明规定,监护人代管财产得“专款专用、账目公开”,可小艳的银行卡、身份证全被居委会攥着,家属想查账都被拒,养老院每月5500块的费用从她卡上划走,连个回执都见不到。这哪里是“代管”,分明是把人当成了不会说话的提款机。那些争着“照顾”她的人,没人问过她想不想回家,没人在乎她每天望着门口盼什么,眼里只盯着那笔能生钱的存款。 其实保护这些特殊的人并不难。福建宁化的案子就给了答案,法院联合综治中心、残联、村委会一起发力,先指定靠谱的监护人,再通过调解定好遗产分配,还让法院确认协议效力,既保住了权益,又减少了纠纷。乐清法院也想得周到,指定奶奶当监护人后,让社区和残疾人之家一起监督财产使用,亲戚们互相牵制,反而能真的为李光好。关键从来不是缺照顾的人,而是缺把“人”放在第一位的规矩和监督。 说到底,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小艳们要的从不是冷冰冰的存款数字,而是能抱着熟悉的玩具在家睡觉,能见到妈妈的温暖。那些争监护权的亲戚,那些“一刀切”办事的部门,真该蹲下来看看,那个站在走廊里望家的姑娘眼里装着什么。如果你是小艳的邻居,会愿意帮她多看看家吗?要是这些亲戚真的没安好心,又该怎么拦住他们?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想法,别让这些不会说话的人,只能在角落里默默盼着回家。 来源:央视网
29岁的小艳连“妈妈”都喊不清,却突然成了亲戚们眼里最亲的人。这一切的变化,都始
自在山野
2025-10-04 16:04: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