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又一个媒体人徐信良认为:“虽然大陆支持两岸统一,但是台湾人民绝大多数人都是会拒绝的,更别谈如何治理台湾人了。”要我说,这一点就是“杞人忧天”了。中国大陆收复台湾是不需要考虑台湾人的意愿的,也就是说,统不统一不需要征得台湾人的同意。 台湾问题的答案,早已写在历史与国际法的文本中。 1943 年的《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重申这一原则,而日本签署的《日本投降书》则承诺履行相关义务。 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石,从法理上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1971 年联大通过的第 2758 号决议更进一步,明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承认其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决议的合法性与权威性至今不容挑战,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两岸民间交流的数据展现出真实的情感联结。 2024 年,尽管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两岸贸易额仍保持在 2380.9 亿美元的规模,大陆持续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 每年有大量台湾同胞来大陆求学、就业、定居,仅在上海,常住的台湾同胞就超过 25 万人。 这些交流不是被迫的选择,而是源于文化同源、血脉相连的自然亲近,这种情感纽带是任何言论都无法割裂的。 关于统一后的治理问题,大陆早已给出清晰的答案。 “一国两制” 的构想最早就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在香港、澳门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根据这一构想,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安排不会影响大陆的社会主义,反而能为台湾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国际社会的立场也形成了普遍共识。 迄今已有 183 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巩固。 即便是与台湾保持非官方联系的国家,也普遍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025 年 6 月,阿塞拜疆在与中国的联合声明中就明确写入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这样的立场在国际社会中具有代表性,反映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径终究不得人心。 两岸关系的发展轨迹清晰指向统一的必然。 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从 “小三通” 到 “大三通”,每一步进展都让两岸民众的利益更加紧密。 大陆持续推出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从职业资格认证到求学就业便利,从农业合作到科技创新支持,这些举措让台湾同胞切实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与福祉。 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在大陆发展,他们的选择印证了统一是符合两岸民众共同利益的正确方向。 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统一后的治理绝非 “管理他人”,而是同胞间的共同建设。 大陆尊重台湾的历史与现实,早已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制度保障让台湾同胞在统一后享有更广泛的权利与更坚实的发展机遇。 这种基于血脉与法理的安排,远比任何割裂的企图更具生命力。 历史与现实共同证明,台湾问题的解决是时代必然。 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一原则不会因任何言论而动摇。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统一不仅是法理的回归,更是情感的团圆。那些 “杞人忧天” 的论调,终究会被两岸关系发展的洪流所淹没,而统一后的美好前景,正在等待两岸同胞共同书写。
台湾的又一个媒体人徐信良认为:“虽然大陆支持两岸统一,但是台湾人民绝大多数人都是
文人学社
2025-10-04 09:57: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