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5岁的黄凝素与张大千结婚,相伴25年生了8个孩子。没想到,就在她把孩子都抚养成人后,40岁的黄凝素不顾张大千的极力挽留,执意离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黄凝素1907年出生在内江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早年父母双亡,她和弟弟黄文度被张家远房亲戚收养。从小她进新式学堂念书,学点读写,还摸索过书画基础。张大千比她大8岁,自幼爱画,跟母亲习剪纸,八岁起跟姐姐学画,十岁就能描景物。1917年他去日本留学,学绘画诗词,1919年回国一度出家为僧,法号大千。1920年他娶原配曾正蓉,她书香门第出身,性格温和,可两人文化差异大,婚后两年没孩子。张大千那时已在画坛有点名气,主攻山水仕女。1922年春天,他在苏州遇见黄凝素,她也出身书香,懂点诗词书画。两人通过家族安排结婚,黄凝素成了二太太。那年她15岁,他23岁,婚后她不光管家,还帮他打下手,磨墨递纸,当模特儿。张大千的仕女画不少源于她,新婚几年日子还算过得去,两人分工明确,她里里外外,他埋头创作。 婚后头几年,黄凝素适应得快,她进画室帮张大千备家伙什,研墨时手劲儿均匀,纸张递过去让他运笔。两人住简易院子,早起她煮粥,他边吃边聊昨晚构图。1923年生下长子张心亮,之后几年连生7个,总共8个孩子,把她日子绑得死死的。每天从早忙到晚,喂奶换尿布,做饭洗衣,她哪有空顾自己。年轻时苗条的身子生孩子后走样,旗袍穿不上了,眼角也爬上皱纹。她全心扑在家里,张大千却越来越忙,外头跑展,拉关系,画名气上来了。两人圈子拉开,他出门多,她在家守着锅碗瓢盆。这样的日子一拖就是十几年,她咬牙扛着,没多抱怨一句。孩子小时候,她一个个抱大,教他们识字,管吃管穿。张大千偶尔回家,带点外头见闻说说,她听着点头,收拾桌子继续干活。婚姻就这样维持着,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在外头风光无限。 张大千事业起飞后,接触人多,身边女人影子开始冒头。先是传闻他认识外国女子,后来在昆明碰上杨宛君,她温柔体贴,慢慢进了门。接着又有徐雯波,这些事黄凝素心里有数。她不是没脾气的人,可她没闹腾,甚至默许杨宛君当三太太。为啥?就为孩子平平安安长大,别让家乱套。她忍着,表面上还装没事人,饭桌上低头吃饭,筷子敲碗沿子。杨宛君进门那天,她引着安置床铺水缸,双手叠着继续劳作。内心那股子憋屈没人懂,她就这么扛着。张大千宠三太太,杨凝素长年冷落,脾气本就火辣的她开始找地方发泄。孩子渐渐大,她喘口气,去麻将馆打牌,那儿成了她唯一松快地儿。馆里烟雾腾腾,她洗牌时手指发白,聊家常时声音压低。一次遇上药材铺一个年轻小伙,比她小好几岁,他递茶听她唠叨孩子事儿和家务累。她好久没这么被当回事儿了,两人就这样接触起来,几年里不声张。张大千多少知道点风声,可没当面撕破脸。黄凝素的忍耐到头了,她开始反思这25年,全给了张家,换来啥? 1947年,黄凝素40岁,8个孩子都成人了,她不想再耗。把孩子们叫回家,一个个交代清楚未来打算。她没要张家钱财,没带走孩子,只卷了几幅张大千早年给她画的仕女像。那是她青春的痕迹,她要留着。面对张大千的挽留,她摇头拒绝,收拾包裹走人。离婚手续办了,她跟那小伙去重庆。起初两人租小屋过日子,她展开画卷看线条,他外出买菜。可没多久,那人露馅儿,以做生意名义要钱,她给了积蓄,他卖了画,钱花光人跑了。黄凝素没倒下,另找窄屋,买针线布料,靠刺绣糊口。每天穿针引线,绣花卉图案,卖了换米粮柴火。她断绝旧联系,不提张家事儿,一个人过。日子平淡,她专注手艺,图案越绣越细。偶尔出门买东西,提篮走巷子,避开人堆。屋里简陋,一桌一椅,她擦桌子保持干净。余生就这样过去,1981年她74岁在重庆去世,绣架上还留着没完的线迹。
1922年,15岁的黄凝素与张大千结婚,相伴25年生了8个孩子。没想到,就在她把
小史论过去
2025-10-02 19:12:49
0
阅读:86